◎记者 孙忠
在首届碳博会上,银行业的表现非常出色。
记者获悉,参展银行正在制定绿色金融战略,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寻求新的创新突破点。ESG绩效联动贷款、碳配额质押贷款、CCER重启预期等战略已成为碳博览会银行业绩效的亮点。
“绿色”成为银行经营发展的背景色
在绿色金融领域,银行业的探索不断深化。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在碳博览会上表示,金融必须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血液”作用,勇于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一是要使绿色更绿,棕色更绿,扎实推进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绿色金融供给,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三是立足上海主场,放眼全球市场,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在碳博览会上,交通银行与上海工商联、市贸促会、中国商飞、宝武集团、上海电气、申能集团、申通集团、普洛斯新能源、液化空气公司、巴斯夫中国共同启动了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交通银行信贷部副总经理秦华表示,交通银行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可以概括为“2+N”。“2”是“交通银行有限公司绿色金融政策”和“交通银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计划”两份顶层设计文件。这两份文件定向部署了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的高水平服务。
根据公开信息,其他大型国有银行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去年绿色贷款余额近4万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去年还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计划。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已超过3万亿元。
2022年底,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2万亿元,保持世界第一,增速高于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绿色”正成为银行业经营发展的背景。
ESG表现挂钩贷款有望放量
绿色信贷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突破。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人宋伟宁表示,江苏银行在银行业的绿色贷款比例较高。目前,江苏银行专注于合同能源管理贷款、光伏贷款、ESG性能挂钩贷款、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四个领域的绿色金融布局。其中,对光伏贷款的需求非常强劲。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ESG与贷款挂钩的表现更具增长性。目前,香港上市公司大多披露ESG数据,A股披露ESG数据的上市公司比例也达到30%。我们认为,预计未来ESG与贷款挂钩的表现将大幅增加。”宋伟宁说。
交通银行也在布局各重要产业链的绿色金融服务规划。秦华表示,2023年新增清洁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制造产业链、能源、制造业、城乡建设、交通等“双碳”关键领域信贷政策融入绿色低碳发展要求,重点关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增加信贷支持。
“绿色管理的概念正在影响行业的各个方面。银行将对绿色信贷项目和公司提供优惠利率,这反映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降息窗口。”一位银行从业人员说。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绿色信贷业务将给予20个基点FTP(内部资本转移定价)折扣。如果客户质量更好,最高40个基点可以叠加FTP折扣。
一位国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绿色贷款利率一般都有一定的优惠补贴,特别是与碳减排业务相符的业务,客观上降低了相关企业的贷款利率。”。
CCER政策重启预期升温预期
在这次碳博会上,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也是一个亮点,但市场更关注的是CCER(中国验证资源减排)年内重启的预期。
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是碳排放配额(以下简称“碳配额”)作为质押品的碳市场创新融资手段。其基本模式是排放单位将配额质押给银行或证券公司,以获得配额估值折扣的融资规模。
一位股份制银行家告诉记者,该业务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振兴碳配额资产,降低信贷门槛,解决节能减排企业融资困难和担保困难的问题。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业务同质化强,早期试点后规模不大。
然而,一位研究人员表示,一般来说,碳配额企业更多的是电力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被称为管理企业,经营规模很大,但年碳配额交易占其销售比例不高,因此碳配额质押融资规模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CCER重启的预期正在搅动整个绿色信贷市场。
2017年,国家发改委暂停CCER 项目备案。今年,市场呼吁今年重启CCER。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今年5月表示,目前正在启动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力争今年重启CCER。
一位上市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市场暖风频吹,CCER重启预期升温,我们正在准备这项业务。”。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