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上海“2+(3+6)+(4+5)”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3+6”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设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4+5”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的布局
◎记者 宋薇萍 陈梦娜
全力稳定工业市场。6月15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未来三年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任务书,描绘路线图。
上海市副市长李正在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将全力以赴抓转型,共同努力抓增长,集中力量抓落实,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的有效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和世界级产业集群。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上海作为探索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工业化道路的先驱,将目标牢牢锁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未来将实施强链升级、强基础、数字蝴蝶、绿色领先、企业增长、空间扩张六项行动,22项关键任务,促进制造业智能、绿色、一体化发展,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
根据行动计划的明确目标,到2025年,上海“2+(3+6)+(4+5)”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上海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
据悉,“2+(3+6)+(4+5)”现代产业体系:“2”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3+6”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设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4+5”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轨道产业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的五大未来产业方向。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高级专家杨建文告诉《上海证券报》,今年,国家多次提出加快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体现了国家战略的明确要求,也体现了上海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上海正在进一步努力实践和探索创新,希望通过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开辟一条有利于当前经济稳定增长和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道路,为中国现代化积累经验,发挥主导作用,做出实际贡献。”
杨建文认为,这一轮上海制造业行动计划是国家战略与上海特色的结合,是巩固当前与未来布局的结合。上海在电子、汽车、飞机、造船、医疗器械等高端设备制造方面具有优势,有必要和可能进一步快速提高工业能源水平。此外,上海还同时考虑了近忧。一方面巩固和完善重点优势产业,另一方面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完善未来产业空间布局。
扩大临港经验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规划制造业的优质发展,认为上海需要总结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等历史经验。此外,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临港新区形成了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在产业能源水平、产业驱动力和产业集聚方面都值得称赞,为上海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临港经验。
从东方核心港到生命蓝湾,从大型飞机园到信息飞鱼,这些工业园区正成为临港新区的新名片,帮助临港新区向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前进。
如今,临港新区在构建制造业优质发展新优势方面也有了新的规划。临港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表示,未来三年,临港新区将加快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设备、新型储能等1000亿元产业集群,规定工业产值将继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为上海制造业优质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未来,我们将继续每年投资4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临港贡献。”吴晓华说:“临港新区应坚持全球投资、国内外投资,围绕产业链集群投资、国际专业机构联合投资、产业基金合作投资,努力引进大型项目、硬技术、国际核爆炸点国内外项目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的特斯拉速度。”
临港新区管理委员会高科技部主任陆瑜告诉记者,从临港新区发展的角度来看,《行动计划》透露了三个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引领和未来布局。
陆瑜认为,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设备和材料往往服务于制造和设计。产业链越完整,集群规模越大,效率越高。”这个集群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集群。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之间应产生化学效应。”陆瑜说。
谈到创新指导,陆羽表示,如果只有生产端,没有创新、设计、研发端,产业迭代升级能力将降低,产业韧性将受到影响。”临港非常强调创新指导,政策也是如此。从现在开始,效果非常好。许多企业不是临港的单一工厂,而是同时投资于研发力量。例如,特斯拉的创新中心位于临港,目前有1000多名研发人员。”
罗新宇说:“我认为临港的经验可以很好地总结和借鉴,包括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良好的产业生态。通过整合资金、基地、产业、资本等各种要素,充分赋能制造业的优质发展。”。
支持企业在科技创新板上市
根据行动计划,支持科技企业上市,推动科技创新板上市的企业超过100家。下一步,上海将实施企业成长计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成表示,“企业增长行动”将重点关注高质量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企业群体,帮助推出“上海制造”品牌。
其中,龙头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雁”。“我们将实施试点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链主要企业注重产业,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级企业,引进和培育各类龙头科技企业和制造总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的竞争力和声音;到2025年,促进15家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制造企业,动态培育50家龙头企业。吴金城说。
中小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吴金城表示,上海将继续实施“专业、特殊、新”的企业培育计划,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围绕细分领域的核心独特优势,培育和打造“个人冠军”。到2025年,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0万左右,市级“专业化、特新化”企业达到1万家,国家级专业化、特新化“小巨人”达到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达到50家。
没有金融力量的支持,企业的快速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总经济学家陶昌盛表示,上海将加强中长期信贷、金融租赁、保险支持,支持企业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升级“浦江之光”政策数据库,继续发布“浦江之光”行动政策汇编和指南,积极推进“浦江之光”升级建设,做好“企业数据库”数字化转型,筛选分层准确的图像,形成分层分类梯队的上市资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上海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合作,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财政支持。抓住科技创新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机遇,推动科技创新金融相关工作取得新成果。”陶昌盛说。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