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保守估计,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这意味着,我国超一半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且每年还在增长。大多数人整日里只为养家糊口而忙忙碌碌,却也因此增加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
胃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体的免疫排毒器官,胃液是强酸性的且有杀菌作用,被誉为“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据《中华消化杂志》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数据表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是70-80%胃溃疡,以及超过90%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护胃,从防治幽门螺旋杆菌开始,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不能无视与心存侥幸的健康第一要务。
国际自然医学和养生工程研究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将每年4月9日定为国际护胃日,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胃”发出的警示,守护好健康“第一道防线”,今年是第18个“国际护胃日”。
我们过去常常拼命工作,一天工作18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但是我们并没有挣大钱,却也让胃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常常“罢工”。例如,你是否有过胃部疼痛如一波一波的涌来,让你辗转反侧,痛的睡不着?你是否曾在日常中,突然感到一阵恶心,胃部不适,无法专心工作?你是否口腔有严重的异味,不敢开口说话?不出意外的话,很可能都与一个隐形的敌人——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说起幽门螺旋杆菌,它不是一个普世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对其都有或多或少的认知误区和防护行为上的欠缺。认为与我无关,实际上已经在我们的胃黏膜上安家落户,不断繁殖,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我们的胃部问题。那么,如何有效防治幽门螺旋杆菌,守护我们的“健康第一防线”呢?一个关于改变的事实: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为情境问题。
附赠一份幽门螺旋杆菌防治行动清单,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践行起来,并不难,如果你能做到以下6点,就能有效防治。
嘴巴自律。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正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最爱。它们不仅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部负担,更为幽门螺旋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因此,护胃第1份清单: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让胃远离这些“垃圾食品”的侵害,是护胃的第一步。
作息自律。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帮凶”。第2份护胃清单: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建立阳光的情绪生态,成为了我们护胃的又一关键。
烟酒自律。长期吸烟会导致胃黏膜供血不足,从而抑制黏液的分泌,损害胃黏膜;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害到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出现水肿和糜烂,从而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率。第3份护胃清单:戒烟限酒、减少烟酒对胃黏膜的刺激,也是护胃的必经之路。
身心自律。情绪不稳会影响到消化系统,从而影响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和恢复。第4份护胃清单:保持心情愉悦,建立阳光的精神生态。
使用公筷、餐具定期消毒。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是口对口传播或者粪口传播,日常进食中,可通过口、手、餐具等传播。第5份护胃清单: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和家人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从而避免形成交叉感染;此外,家中餐具需要定期进行高温煮沸消毒,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降低感染风险。
防护意识。通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胃部问题,我们可以将幽门螺旋杆菌的威胁降到最低;同时,学习正确的养胃知识、避免走入误区,也是我们护胃的重要一环。第6份护胃清单:科学的防护知识,定期检测。
如果你不幸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当然,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武器”,这些“武器”包含牙膏、药物等。一些牙膏中含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成分,对幽门螺旋杆菌能够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但是牙膏不能彻底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只能起到暂时预防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成药类首选荆花胃康胶丸,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可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证、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嘈杂、口苦,也可用于治疗有上述证候的十二指肠溃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它一些药物选择,包含抗生素类的阿莫西林颗粒、克拉霉素胶囊等;铋剂类的胶体果胶铋胶囊、复方铝酸铋片、枸橼酸铋钾胶囊等;还有质子泵抑制剂,这类药物无法直接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但可以降低胃内酸度,使抗生素发挥更好的效果。请记住,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防幽要科学,健康我做主。
胃是我们的“健康第一道防线”,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放纵自己,让胃长期生活在“酸甜苦辣”的环境中,产生严重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否则你后悔莫及。因此,希望你能分享这篇文章,将防幽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护胃之战中来,坚持自律战胜幽门螺旋杆菌这个“隐形杀手”,让胃无“幽”。
数据来源:
《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
《中华消化杂志》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官方数据
国际自然医学和养生工程研究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