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和精炼厂通常将无水氨用于化肥、塑料、纺织品、石油等产品的生产。在这些应用中,氨的含水量通常必须在 0.2% 至 0.5% 之间,以防止潜在的严重腐蚀和产品质量问题。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适当的含水量。
任何执行过氨取样任务的专业人员都知道这个流程通常需要做什么。首先,您必须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PPE),包括护目镜、手套、呼吸器和防化服,以防止接触氨蒸汽。接下来是取样流程本身,这是一项谨慎而严格的程序,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结果不精确。最后,整个流程可能需要数小时。
但是,更有效的氨取样方法是可行的。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为什么氨取样的繁琐工艺会阻碍高效操作,以及专为氨检测设计的取样系统如何帮助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精确性和效率。
传统的氨取样方法
传统的氨取样通常采用 CGA G-2.2法,即先收集 100 mL 液氨样本,然后让其蒸发。测量蒸发后样本中的残留水分是测量氨的含水量的可靠方法,理想范围为 0.2% 至 0.5%。如果含水量超出该范围,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含水量。
传统的氨取样方法
传统的氨取样通常采用 CGA G-2.2法,即先收集 100 mL 液氨样本,然后让其蒸发。测量蒸发后样本中的残留水分是测量氨的含水量的可靠方法,理想范围为 0.2% 至 0.5%。如果含水量超出该范围,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含水量。
含水量低于 0.2% 会导致氨应力腐蚀开裂的可能性增大,而含水量高于 0.5% 即为过量。
精确测量无水氨中的含水量至关重要。如果水的浓度低于 0.2%,则储罐或流体系统中经常处理氨的其他零部件更有可能出现氨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特别危险的现象,因为它可能在低于合金屈服强度的应力水平下就破坏元件部件。在发展过程中,这种现象可能难以检测到,最终故障可能突然发生。同时,含水量超过 0.5% 阈值即为过量。
使用 CGA G-2.2 法并不总能保证测量的精确。一些变量会影响精度:
· 当冷氨注入温热的玻璃容器时,会立即开始沸腾和蒸发,因此残留管中注入的氨很难达到刻度线
· 加热速度不一致可能导致样本结果不一致
· 对运输管线上的残留水和旧样本冲洗不充分可能导致样本不具代表性
这种手动氨处理工艺也很难做到高效。必须在氨沸腾时精确地注入温热的残留管中。此外,手动取样程序通常需要长达 8 小时才能进行测量。
手动取样程序通常需要长达 8 小时才能进行测量。
考虑到无水氨的剧毒性质,其安全性非常重要。这种物质会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刺激,如果释放到空气中还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技术人员必须穿戴大量个人防护设备,才能安全地提取和检测氨气样本。他们还必须格外小心,避免任何溢出。
整个流程繁琐、耗时,而且容易出错。但是,有了专为氨取样设计的取样系统,就有了更好的方法。
氨取样的新方法
预设计取样系统已成为对各种不同工业流体和工艺进行安全可靠取样的好方法。专为氨取样而设计的系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操作人员接触液态和汽化氨的几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它们还能提高操作时的一致性,并大大加快取样过程。需要注意的一些功能可包括:
封闭样本固定装置
封闭样本固定装置可限制操作人员的暴露和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封闭样本设计可减少对大量个人防护设备的需求。封闭固定装置也可以由玻璃制成,使操作人员能够监控系统内部的情况。
有效冷却机制
由于氨很容易沸腾,会威胁到填充的精度,因此设计具备有效冷却机制的取样系统有助于尽可能地降低过度沸腾的可能性。
半自动样本分配
在残留管上安装盖子可以协助填充过程。分配样本时,氨会注满残留管,直至液位到达溢流管的底部。这一功能有助于确保每次使用时样本量的一致性。
操作对用户友好
取样系统操作清晰简便,有助于防止出错并改善用户体验。例如,齿轮机构可使操作人员轻松选择不同的功能。此外,有些系统还采用了简便的触摸屏界面来控制加热器的操作。
如果您希望改进氨取样工艺,那么从可靠的取样系统设备供应商处寻找类似这些功能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精心设计的系统可降低操作人员接触氨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工厂的安全性。它们可以通过半自动化取样工艺和降低发生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来提供一致、精确的结果。此外,它们还能通过缩短取样时间和提高用户可操作性来提高整体效率。
是否有兴趣进一步了解预设计氨取样系统如何使您的运营受益的更多信息?我们的取样专家可以帮助您决定这种解决方案是否适合您的工厂。请与我们的团队进行交流,了解如何利用这种优势。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