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三江水总在翻涌着乡愁,那熟悉的甜蜜便如潮水般涌来,味觉罗盘便精准指向岷江、青衣江与大渡河交汇处,赵鸭子的乐山甜皮鸭正裹着半城烟火。作为镌刻进四川老字号名录的非遗美食,这只从民国烟雨里游来的鸭子,早已挣脱了食物的藩篱,让嘉州古城在味蕾上重生,成为一纸盖着地理戳记的家书。
“嘉”之味 藏在赵鸭子的美食中
古嘉州的城垣早已隐入历史褶皱,但“嘉”的味道始终复现着城市轮廓。赵鸭子第二代传人杨婆婆搅动着百年卤汤,各类材料在漩涡中旋出层层年轮,沉淀着乐山人集体记忆的陈卤。晨雾中的码头号子、乌尤寺的晨钟暮鼓、大佛脚下往来千年的舟楫,都在咕嘟作响的汤底化作了乡愁。四川老字号的基因从未褪色,反而在时光窖藏中愈发清晰。
老饕客们说,拆解一只赵鸭子的过程,就是重读半部《嘉定府志》。指尖撕开鸭肉时,能触到薛涛浣笺的竹影;咀嚼鸭舌的脆骨,会尝到海通法师凿佛时迸溅的石屑;当麦芽糖的余韵漫过喉头,便听见苏轼离乡那日,橹桨划破青衣江的叹息。食物在此刻成为活的城志,用味觉的经纬编织出城市的集体记忆。
甜咸交织 形成味觉版图上的候鸟航线
在已过去近一个月的清明节,赵鸭子店前总会泛起细密的方言潮汐。归乡人拖着行李箱径直走向玻璃橱窗,和外地游客秩序井然的排着队,买着自己归家后最中意的那道美食,撕开包装的沙沙声里,童年顺着糖丝爬回眼眶——那些被外婆藏在围裙口袋里的零食,偷塞给孙儿的乐山名小吃,原来早已在基因里刻下返乡的导航。
更有白发老者每日拄杖而来,买半只甜皮鸭。他们说这是给行动不便的老伴带去“药引”——年轻时在码头扛包,收工后总要用油纸包着一只鸭子回家。而现在,老人家只吃得下半只咯,食物在此刻化作穿越时空的诺亚方舟,载着记忆驶向生命的两岸。
暮色渐浓时,晾晒架投下细长的影子,像无数伸向远方的铁轨。真空包装的甜皮鸭正飞往全国各地乃至异国他乡。某个加班的深夜,某次思乡的凌晨,当甜蜜的糖衣在陌生城市的灯光下泛起微光,乐山城的万家灯火便顺着味觉神经重新点亮。
此刻,在乐山遥远之外,我觉得自己也是一只小鸭子。走过三江水,穿过九峰云,带着嘉州的阳光和祖辈的手艺,成为“你”舌尖上的活非遗。当工业文明碾碎太多古老契约,我仍固执地保留着与土地对话的密码——每一丝肉纹都拓印着古城的掌纹,每粒糖晶都封存着某个清晨的露水。
因此,赵鸭子既有“家”的味道,也有“嘉”的身影。当下在你唇齿间流转的,不是简单的禽肉与佐料,而是一座城池用烟火写就的家书,是候鸟终将归巢的谶语,是任凭潮涨潮落永不褪色的——嘉州原乡。
抽个空,再次回乐山再尝一次赵鸭子的甜皮鸭吧。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