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6月19日,广州白云站最大的TOD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钢结构建成,正式全面封顶;
同日,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高栏港大桥首根钢箱梁成功架设,工程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6月15日,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项目首个钢结构网架完成升级,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航空枢纽工程;
6月11日,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启动,“海底长城”合龙...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迎来了重要节点,海、陆、空并进,重点项目密集“新”,现代高质量综合三维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加快。
“轨道上的大湾区”不断更新
随着最后一根钢结构杆的组装,新建的广州白云站于6月19日正式关闭。接下来,广州白云站将全面进入室内外装饰阶段。整个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广州白云站作为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的主要客站之一,总建筑面积约45.3万平方米,将引进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广湛高铁等线路,同时配套6条地铁线路等交通连接设施和公共空间。
广铁集团站房建设指挥部工程三部部长聂楠表示:“广州白云站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全新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据介绍,广州铁路集团运输系统正在研究线路布局计划,优化铁路运输能力,使广州白云站成功承担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所有普通客运业务,进一步推进“高速铁路进城”进程,突破广州铁路枢纽运输能力瓶颈,建设和完善“大湾区轨道”、在促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助推器”作用。
目前,“轨道上的大湾区”的新图景仍在“创新”。6月11日凌晨4点,广湛铁路梅江特大桥跨梅江连续梁成功合龙,广湛铁路茂名段连续梁主体全部施工完成。
近日,广州大湾区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牟志平表示,将努力在今年9月底完成广汕头高速铁路的开通,推进广湛高速铁路和深江铁路的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广州站至广州南站的联络线。此外,还将推动广佛西环路、南珠中城际、广州东莞城际等项目的实施,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进一步提高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驱动作用。
“金内湾”100公里加速“缝合”
6月19日下午6点左右,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高栏港大桥第一根钢箱梁成功架设,标志工程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黄茅海大桥主跨度2×720米,全长2200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该项目预计于2024年4月建成通车。黄茅海大桥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6月11日上午8点左右,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顺利启动。2018年4月,海底隧道沉管钢壳试验段开工。五年后,“海底长城”终于合龙。深圳和中山在灵丁洋海底“携手”,再次刷新了大湾区海底工程的世界纪录。
广东交通集团董事长邓晓华表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顺利合龙,加快了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金内湾’建设。同时,为深中通道冲刺2024年通车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深中通道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世界级跨海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项目。全长24公里,集“桥梁、岛屿、隧道、水下交流”于一体。项目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现在的2小时减少到20分钟左右。
目前,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深江铁路、广深港高铁。。。许多跨江通道横跨河流,珠江两岸频繁“牵手”。
继深中通道之后,珠江口另一条重要的交通动脉——深珠通道(即“灵丁洋通道”)也从“胎动”进入了行动。不久前,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灵丁洋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方案设计研究项目招标公告》,这意味着深珠通道双侧方向已经明确。今年上半年,深珠通道从图纸规划到初步研究设计招标的项目进程加快。
大工程有“大智慧”
在广州白云站的建筑工地上,建筑机器人“大展身手”,成为建筑工地的一道风景线。
针对广州白云站异形钢结构体积大、节点多、悬臂远、特殊环境作业范围广、专业交叉作业多、高空作业风险高等困难,中铁建设集团项目团队首次尝试了“无轨全位爬行焊接机器人”。
“广州白云站项目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使用机器人进行建设的铁路工程项目。整个施工过程试用了18种智能机器人,包括无轨全位爬行焊接机器人、地面平整机器人、地面平整机器人、地下室抛光机器人等。中铁建设集团广州白云站项目经理钟万才表示,这些建筑机器人的使用已成为建筑业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试点案例。
广铁集团站房指挥部综合部副部长莫崇杰表示:“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是我们创造新动能、创造新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现场,施工方介绍,针对T3航站楼主楼结构的整体造型特点,工程施工总部和参与单位以智能施工为核心,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BIM技术手段,克服了高模具、超长混凝土结构、大腔预应力梁结构、花冠柱等问题,通过加强现场指导施工,提前识别了30多个复杂节点,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开放BIM信息管理平台,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功能齐全。“施工日志”界面详细显示了施工现场、内容、材料、机械设备使用说明等实时信息。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组自主开发了数字制造管理平台。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总工程师朱超说:“项目采用大型数控设备加工高精度零件,通过板单元智能焊接线,确保钢箱梁匹配精度和焊接质量,然后通过钢箱梁智能涂装生产线机器人实现智能砂、自动油漆,提高钢箱梁外表面油漆粘结和光泽,钢箱梁覆盖‘保护外套’,最后由无卡吊装出厂。”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