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
三省一市“四轮驱动”
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记者 宋薇萍 仲茜
南京基地生产的动力总成配套到合肥和常州乘用车基地;常州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和杭州生产的纯电动巴士运至上海洋山港和浙江宁波港,装船出口海外
这是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工与合作的日常场景。6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画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建设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络汽车产业集群。
受访专家认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区分布局,实现各地产业的联动协调,尽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建设。
10辆新能源汽车4辆长三角造车
数据显示,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79万辆,占全国40%以上,占全球25%。
天眼查显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有“汽车制造”相关企业10.1万余家,占全国30%以上,其中2022年新注册企业1.1万余家;四地共有“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16.4万余家,占全国20.7%,其中2022年新注册企业5.3万余家,相关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56.8%。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告诉《上海证券报》:“长三角不仅有很多优秀的汽车企业,而且领先企业也布局了超级工厂和生产基地。虽然存在竞争和摩擦,但总的来说,竞争是有规律的,摩擦是有秩序的。”。
上海领先优势明显。2022年,上海汽车产量占全国11.5%,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总产值8080亿元。在临港新区,以特斯拉和上汽乘用车为龙头,2022年临港新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超过2400亿元。据悉,目前上海有8家汽车企业和600多家国内外主要零部件企业。
“整车厂的本地化率很高。以特斯拉为例,本地化率已超过95%。据了解,特斯拉已在上海、苏州、宁波、南通等地建立了“4小时朋友圈”。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表示:“超过一半的供应商在长三角,产业协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宁波华翔、均盛电子、无锡振华等都是长三角周边地区供应链的代表性企业。”。
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市场需求巨大,是高质量一体化的缩影。
要建设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络汽车产业集群,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四轮”必须协调同向。
“有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有创新的技术、准确的战略和快速的决策,这三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王传福深受感动。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深深扎根于长三角。在安徽,比亚迪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高压电器、线束等关键部件配套基地。
从全局规划出发,王传福表示,广大企业要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产业布局,实现各地产业的联动协调。
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周庆丰表示:“长三角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布局,开辟R&D、测试、生产等产业链,加强创新协调、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产业联动等方面的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
智能网络汽车迫切需要统一标准
“智能网络是长三角战略的必要场所,其方向是智能和网络。”周庆丰表示,长三角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产业链安全、独立、可控;二是更高效的合作生产。
“目前,芯片技术、软件技术、操作系统底层技术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问题。”周庆丰表示,应尽快建立综合技术和产业创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议长三角以上海为主导,整合区域内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建立长三角数字创新社区和智能汽车数据中心,增加投资,促进大城市中心城市应用场景建设。
标准也是业内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周庆丰表示,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建设。建议从顶层设计出发,统一地方标准,建立中国甚至国际标准。
杨建文认为,对于智能网络汽车行业,现需要整合工作推广机制,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加强新基础设施协调建设,促进道路协调技术创新,深化多层次互信和综合互联,开展智能网络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试点推广。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