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或进入“微增长时代”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隐忧浮现
◎孙小程 记者 俞立严
6月8日,“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开幕,多家汽车公司掌舵人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新的拐点。
行业对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警惕”越来越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过去的“电力短缺、电力短缺、电力昂贵”转变为今天的电池产能过剩。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飙升后,增长放缓。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告别了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从缺电贵电到产能过剩
“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仅为4.3%。2022年,渗透率达到26.3%。特别是今年1月至4月,这一数据超过30.4%。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已进入爆炸性增长期。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朱华荣说。
朱华荣认为,在目前的汽车行业中,汽车和零部件的分工处于不稳定状态,业务边界也在重构中,有相互渗透的趋势。从过去的“少电、缺电、贵电”到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转变为电池产能过剩。预计到2025年,中国所需的电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000至1200GWh左右。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达到4800GWh,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将回归理性状态。
2022年11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表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新能源汽车增速可能会下降。此外,随着电力电池企业新产能的释放,电池供应将过剩。易威锂能源董事长刘金成此前预计,到2024年,整个产业链将出现产能过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锂电池行业的投资和扩张浪潮仍在继续,数百亿项目层出不穷。根据高工锂电池最近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有24个电力和储能电池启动和签约项目,计划建设年产能超过570GWh。
汽车工业或进入“微增长时代”
该行业如此担心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原因与当前增长放缓的终端市场密切相关。
曾庆红直言,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全面告别了高增长的黄金时代,预计未来将是“微增长”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汽车市场的“淘汰赛阶段”将加快,一些国际品牌和独立品牌将难以生存。
朱华荣认为,汽车行业各方竞争激烈,行业从传统品牌和新力量品牌竞争演变为传统独立品牌、传统合资品牌、新力量和信息通信技术企业。与此同时,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削弱,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中只有少数品牌盈利。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说:“零部件企业也是如此。未来5至10年将是行业竞争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否生存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曾庆红建议在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的有利基础上,出台更加务实有力的实施措施。例如,加强减税和财政支持,继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环境(充电和更换设施普及、道路和桥梁费用优惠等)。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