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德坤
自4月18日在创业板上市以来,由于“太忙”,光大同创董事长马增龙很少出现。近日,马增龙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后压力更大,面临的事情比以前有了数量级的增长,就像从池塘游向大海一样。”
光大同创专注于消费电子保护和功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保护、缓冲保护产品、模具切割和碳纤维功能产品矩阵。马增龙表示,未来公司将更加关注业务质量和管理的持续优化。
“我们的战略和产品方向非常明确,我们应该继续朝着轻量化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努力。”马增龙表示,公司将整合研发、创新、业务等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提高行业地位,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履行公司责任。
从池塘游向大海
马增龙认为,光大同创上市前在池塘里钓鱼,技术更好,年收获良好,上市后在海上钓鱼。他们不仅要有能力找到鱼,还要重新探索钓鱼技巧。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公司在识别、执行和自我调整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应有更高的要求。
为此,光大同创重新审视了新环境、新要求、新起点。马增龙表示,公司将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新产品研发、新业务规划等措施,进一步巩固企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客户获取能力。
以研发创新为例,光大同创继续深化技术研发优势。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当期收入的4.21%、3.57%、3.47%和4.61%。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
马增龙认为,消费电子行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做,机会也很多。”。
上市投资包括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企业管理信息升级建设项目等,进一步提高生产线智能、自动化水平,优化研发体系,深化内部信息运营,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流程,为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消费电子行业拥有量大,市场相对稳定,向个性化方向转变。
“这一时期有很多机会。”马增龙说,特别是在手机形状的变化方面,他经历了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变化。目前,他开始在大的基础上尝试轻量化。
从提供产品到综合服务
光大同自成长以来,积累了联想集团、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仁宝电脑、魏创资通、和硕科技等众多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品牌、制造服务提供商、零部件制造商等资源。
如何与高质量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是光大同创需要持续关注的核心命题。马增龙说:“高质量的客户对企业非常重要。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来研究发现,客户需要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消费电子保护和功能相关产品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外观、尺寸、精度和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光大同创表示,公司有效吸收了优质客户的产品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内部研发需求,可以深入开发、设计和定制符合原产品需求的产品,扩大合作领域。
“高质量的客户愿意为供应商的高质量服务买单。”马增龙介绍,光大同创自2016年以来一直转变经营理念,从提供产品到产品服务,组织资源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理念出发规划产品。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消费电子保护和功能性产品制造商必须从单一生产转变为综合服务。供应商没有相应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客户严格的交货要求,将逐步从客户供应链系统中淘汰。
光大同针对消费电子行业技术创新强、更新快的特点,以及客户在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建立了从研发设计到加工生产的全过程生产线,快速响应客户多品类、多批次、小批量的定制需求,建立了综合生产服务能力。
寻找第二个增长曲线
“我们一直在寻找企业的第二个增长曲线。”马增龙表示,光大同创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例如,新产品应具有竞争力,毛利率高,最好符合本地化趋势。
以碳纤维产品为例。在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过程中,客户对国内碳纤维背板产品的需求很大,因为它们的轻度、坚固性、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和采购成本。马增龙表示:“公司的市场调研发现,未来碳纤维的应用是一个高增长的行业,也符合门槛和本地化的目标。”
因此,马增龙带领团队组织资源解决核心困难,花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开发产品。通过所有客户认证,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双方的合作粘性。
“碳纤维产品的成功研发给公司在创新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信心。”马增龙表示,公司已将轻量化应用作为战略产品之一。
光大同创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的另一个方向是开发创新的环保材料,实现“做环保企业”的发展愿景。马增龙认为,ESG是大势所趋,对企业来说有很多机会。如何抓住这些机会是公司最紧迫的工作。
目前,光大同创以天然竹、甘蔗为原料,开发新型竹+甘蔗纤维湿压纸塑料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制造再生纤维素纤维。缓冲包装产品通过湿压工艺制造。产品废弃后,可自然堆肥,改善土壤,从源头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循环。
未来,光大同创将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帮助实现“双碳”目标,从环保的角度增加新品类、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投入和应用。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