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供给侧结构,为长期供给过剩的电解铝行业布下了生产能力“吊顶天花板”。这对铝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过程中来讲,相当于埋下要求下跌的悬念,也驱使行业拓展新渠道,谋求转型发展趋势。
长期生产过剩的预培阳极氧化领域,时下就坐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近些年,山东省、河南等地电解铝厂传统式强省,已陆续将产能置换至成本较低的新疆、云南等地。新产能落地式之际,大型企业也是有整体实力与此同时配套设施包含预培阳极氧化等在内的上下游生产能力,以降低成本。这也就意味着大家中下游要求室内空间逐渐缩水了。”针对市场现状,河南一预培阳极氧化制造业企业人员乌军(笔名)直言,近些年除开追随电解铝产能更换脚步,竭尽全力将市场向新疆省、广西等地合理布局之外,该企业也在谋取新的机遇,以减轻要求下滑带来的影响。
“自去年起,目前已经转型发展规划了石墨坩埚版块,产品可做为新能源技术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中的易耗品。虽然与预培阳极氧化是截然不同的商品,但可以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简易更新改造投入生产,现在已经对下游产生供应。”他介绍。
乌军所在企业的转型升级方式并不是个例。阿拉丁电池正极材料投资分析师郭寒玲详细介绍,近年来由于终端设备新能源汽车产业兴起,已有不少预焙阳极公司尝试转型发展在电池正极材料销售市场分一杯羹。同时基于这类领域间的转型升级,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需求起伏,已对预培阳极氧化价钱造成影响。
2022年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迎来销售市场高潮迭起,对上游高硫煅烧石油焦开展大量采购,推动全国各地石油焦价格总体增涨。与此同时,焦价的上位对下游预焙阳极的价钱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2023年年初以来,因为中下游电池企业采用去库存策略,再加上电池正极材料释放出来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负级领域坠入低迷期。负级公司为了释放压力,也会选择降低对上游煅烧石油焦的购买,造成石油焦价格在2023年前三季度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也顺势推动预焙阳极价格行情持续下降。
虽然当前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需求也寂然开朗,但中原期货研究室高级研究员刘培洋看起来,在中国电解铝行业4500万吨级的产能“吊顶天花板”下,预焙阳极总完工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业转型升级也刻不容缓。在他看来,现阶段锂电池负级领域正处于生产能力井喷期。资料显示,2022年在我国电池正极材料销售量为137万吨级,2016~2022年期内年均复合增长率50.5%。中国电池正极材料上下游以煅烧石油焦、针状焦、沥青胶泥等原料为主导,中上游以人工合成石墨负极、纯天然石墨负极等负级生产制造为主导,中下游以动力锂电池、3C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为主导。
“预焙阳极公司上游原料大多为煅烧石油焦等,积淀有明显煅烧石油焦购置规模和低成本优势,因而,进到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制造有一定优势,不仅提高了公司的营运能力,对市场的供给过剩和产业转型升级还提供了较好的方向。”刘培洋称。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