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要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发刊的,与世界各国完善的金融市场对比,我们自己的金融市场还处在探寻发育阶段,为促进证券市场持续发展,还有很多严峻需要注意的地方,开拓相关信息公示传递的媒体渠道通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中。”这一段凝聚着谆谆期冀的句子,来源于证监会第一任现任主席刘鸿儒写上证券日报创刊号里的祝贺信。事隔30年,这一份报刊依然珍藏在何杰的办公室内。
何杰在职深圳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厅长,都是证券日报发刊阶段的参与者和守护者。他一边阅览着这一份早就泛黄报刊,一边细细地回想着有关这一份报刊、有关中国资本市场的这些里程碑式辉煌岁月。
证券日报发刊前期,深圳股市比较不景气,尤其是在1995年成交量大约只有全市场的五分之一,大范围地宣传策划和推广金融市场、进一步提升成交量在那个年代尤其急切。
让何杰印象最为深刻是指,1996年深圳交易所面向全国实行金融市场服务项目周。那时候深圳交易所以一周一个省区节奏,来到每个省级城市举办大型宣传推广,还设有许多主会场。据他介绍,服务项目周具体内容较为自主创新,除开协助中介服务改善服务项目,也向拟上市公司和上市企业做一系列宣传教育,甚至有股票专家到各个地市夜以继日地做演讲。星火燎原最终成为踵事增华,在长达30场声势浩大的宣讲活动后,全国多地对深圳证券市场的认知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1996年,深圳市市场的证劵成交量大幅度超越。
在此过程中,证券日报不遗余力的全程追踪并记录,从市场形势、动态性行情、数据统计分析、具体描述评价领域开展多方位报导,在交易所培育市场、教育培训市场和组织市场中发挥了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证券日报还通过深圳市紧邻香港的优势,变成国内书报刊中第一家香港零售的报刊,再加上证券日报早就完成了外地包装印刷,分印点遍及全国重点城市,进一步放大深圳股市的传播广度,将深圳股市的声响遍及大街小巷、香江之畔,为中国资本市场飞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不夸张的说,深圳市是中国最早的投资者聚集地之一,不少投资者的炒股票之路是以阅读文章证券日报开始。
随着互联网的超强力渗入,以及媒体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证券日报跟全部的纸质媒体一样,都面临生存和发展和变革的工作压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探寻,证券日报如今已蜕变为一个集报、网、端、微于一体的全媒体矩阵,变成我国资本市场上知名度领跑的主力财经媒体集团公司。
“证券日报现如今枝繁叶茂,归功于因人因势而变的主动作为。”何杰说。他认为,证券日报以往30年以来的发展,与深圳这个城市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遗传基因一脉相承,并没有固守成规,反而是紧紧围绕要求,紧跟信息时代的脚步,与金融市场紧密联系。
针对下一个30年,何杰觉得,最先,证券日报应一如既往地秉持深圳市这座城市相对高度社会化精神实质,和市场密切结合,维持灵敏、更专业的嗅觉神经,用心感受难题、报导难题、促进处理问题。次之,灵活运用深圳市处在国内外信息内容、资源与各个方面市场要素交汇处地带的优点,站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既紧紧围绕深圳市,又辐射全国。再度,要大力开拓全球经济和外围市场,勤奋办好一个更有深度、更具深度广度、更具厚度技术专业财经媒体。(卓泳访谈梳理)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