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纵观2023年,年轻人的衣食住行似乎正被各路“刺客”围剿。
酒店价格从年初就开始飙升,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更是翻倍,让网友感叹“掐着人中下单,付款时手抖”;到了夏天,继动辄几十上百的雪糕刺客后,又出现了100多元的酸奶刺客;冬天降温,数千甚至上万的羽绒服冲上热搜,让网友们纷纷怀念起复古的军大衣……
其实从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就彻底加入到“刺客家族”中。2022年1月,哈啰单车方面就曾宣布将骑行套餐7天卡的价格从10元涨至15元,30天卡的价格从25元涨到35元,90天卡也相应的从75元涨到了90元;同年8月,美团单车方面发布公告称,30天与90天骑行卡的价格涨到与哈啰单车持平。
有网友计算,涨价后部分城市单次骑行的价格甚至达到了6-7元,价格相较于4年前翻了2-3倍。这样的价格如果不开套餐骑行卡的话,只要坚持每天都骑共享单车上下班,那么只要3个月就能够轻松花掉一辆自行车的钱。
10
超1分钟按1小时计费?共享充电宝“它吸我的血”
在共享单车之前,共享充电宝早就开始“割韭菜”了。
今年以来,“共享充电宝涨价”相关话题也频上热搜。市面上常见的小电、街电、美团、来电等共享充电宝品牌都在涨价,一线城市最便宜的要3元起步,如果是在景区、商区的话,动辄6元或者10元。
有网友称,一些景区附近的共享充电宝8元/小时,稍微充会电小十块钱就没了。回想共享充电宝刚普及时,起步价基本每小时1元或者1.5元,不成想几年后价格竟翻了4-8倍。
除价格翻数倍引发争议外,网友还对共享充电宝“充电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的规则表示不满,加上一些品牌以并不明显的“迷你”灰色字提示,扣费前很难注意到。还有网友表示,有充电宝品牌在标价上耍起了小聪明,不写每小时的价格,而是写0.5小时或30分钟。
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充电宝”,显示有13万多条结果,“价格”是讨论中的高频热词。一位脱口秀演员的吐槽可以说生动表达出了网友的愤怒:“火电一度3毛9、风电一度4毛6,共享充电宝5伏1万毫安0.05度电,1小时却收4块钱,我用它的电,它吸我的血!”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消费乱象已经引起了监管层面的关注。今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在市场监管总局的行政指导下,哈啰、美团、怪兽、街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已经积极整改。相信随着相关部门的出手,共享消费价格涨势将得到有效遏制。
11
写在最后
“刺客”此起彼伏,今年尤其猖獗。
一些品牌靠过度营销和价格虚高出圈,看似能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快速收割,但也彻底“刺伤”了消费者。我们认为,当代消费者在追求时尚、品质的同时,也崇尚理性消费、追求性价比,因此企业更应关注产品质量、服务品质和科技创新,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来源金融界)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