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以“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为主题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将在黄浦江畔拉开帷幕。
这将是全国两会宣布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主要领导首次同时在公开平台集体发声。
自2008年第一次举办至今,陆家嘴论坛已走过15个年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经济金融对世界影响力的日益增强,陆家嘴论坛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高端对话平台,亦成为上海的一张靓丽名片。
驻足回眸,硕果满盈。《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发展、开放、风险三大热词,梳理金融大佬燃炸现场的金言金句,回顾陆家嘴论坛的精彩瞬间。
6月的上海黄浦江,潮平岸阔,千帆竞发。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将于8日至9日在这里举办。上海已做好准备,静待五湖四海嘉宾齐聚,纵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探寻“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
论坛主办方照例高规格———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共同主办。这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牌后,首次成为陆家嘴论坛的主办方之一。
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将与上海市市长龚正担任共同轮值主席,这也是李云泽履职后首次担任陆家嘴论坛轮值主席。
多重意义加身,为论坛赋予更多关注与期待。
一、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
黄浦江延绵奔流横贯上海,江水曲折多弯,江岸凸处称“嘴”,凹处谓“湾”。陆家嘴得名于明代大学士陆深,这位吴郡陆氏后人,赓承千家家族文脉,一生著述宏富,文章多经世致用,明史称其“赏鉴博雅,为词臣冠”。如今,这里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经济关注焦点。
自2008年首次举办至今,陆家嘴论坛已走过十五载岁月。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在强大的“中国吸引力”下,诸多国际金融界权威人士齐聚上海,论道“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
十五年来,“金融”和“国际化”是陆家嘴论坛一以贯之的两大标签。它探讨“危机之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变革”,展望“金融改革开放新布局”,共话“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十五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中外金融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陆家嘴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它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三大论坛之一,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全球金融交流合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今年论坛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提振发展信心,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
诚然,受世界变局加剧、新冠疫情余波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充满不确定性,非常规货币财政政策因其引发的通胀和债务压力充满争议,供应链冲击和演变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重挑战。
这一主题的设定一方面立足时代大考,寻求全球共识与方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坚持开放,尤其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变的选择。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在论坛发布会上表示,“将充分发挥陆家嘴论坛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和引领者的作用,继续向国内外传达中国坚持深化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举措。”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新的发展蓝图中,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和探索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成为国际化的新突破口。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通过引导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沪集聚,支持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宁介绍称,目前上海外资银行保险法人机构超50家,外资省级分支机构超100家,外资保险代表处超70家。
在上海率先推进人身保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全国前三家外商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均在上海完成注册变更。全国5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均落户上海。全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获批开业,有力提升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不仅如此,张忠宁指出,近期,将和上海市联合出台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相关实施细则,正式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对再保险中心建设路径和配套支持进行固化明确。
二、七场大会三场夜话传递信号
五百年来,滔滔江水见证申城风云更迁,沧海桑田,冲积滩涂变身国际金融中心屹立东方,思辨的智慧、经世的精神依然在黄浦江畔奔腾激荡。这里必将引领金融开放、科技创新之先风。
每届论坛大小议题的设定,其实是在向市场传递信号:今年中国金融市场关注之所在。
葛平介绍称,本次论坛设有七场全体大会和三场浦江夜话,议题涵盖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包括“自贸试验区功能提升与金融高水平改革开放”“构建更好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全球货币政策调整与金融风险防范”“养老金融的机遇与责任”“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趋势”“构建支持‘双碳’战略的绿色金融体系”和“浦江夜话一:践行ESG理念,推动转型金融发展———伙伴城市专场·卢森堡”“浦江夜话二:共同富裕与普惠金融发展”“浦江夜话三:金融开放合作与法治保障”等10个议题。
同时,今年论坛还增设“科创金融工作室”,围绕“注册制与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机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畅通科技创新新路径”“风险投资助力初创企业加速发展”等3个议题展开讨论。
三、上海明晰新的发力点
十五年间,陆家嘴论坛一脉相承、厚积薄发、守正创新,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高端对话平台。不仅作为上海市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也是中国金融走向世界舞台的一张靓丽名片。上海也借论坛东风,正在向新的未来发力。
作为未来金融发展的增长点,科创金融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
葛平提出四个“发挥”来推进科创金融服务:即发挥风险投资作用,风险投资是金融支持科创的“最先一公里”;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登陆资本市场是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一步;发挥银行信贷作用和发挥科技保险作用,前者是科创企业融资的重要一环,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2%。
实际上,近年来,证监会一直在持续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一方面,通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对科技企业上市的制度包容性,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A股市场上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约20%增长至近40%。
此外,证监会还支持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融资发展。截至2023年3月底,交易所市场共计发行科创债283只,发行规模2100亿元。加强投资端支持力度也是一项重要举措,截至2022年底,公募基金已持有科技型企业市值2.29万亿元,占科技型企业自由流通市值的20.24%,占公募基金持有所有股票市值的41.31%。
“双碳”目标提出后,绿色金融也是上海发力的重点。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用“双最”形容绿色金融在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建设方面的作用,即“最具生命力、最可持续发展”。
孙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工作计划。一方面,积极支持上海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开拓创新。继续推动《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全面落地实施,以绿色金融为抓手,服务浦东引领区建设;另一方面,也将充分发挥专项政策支持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和碳信息披露。
听!黄浦江畔的钟声已经响起,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即将启幕!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