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石景山”品牌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多次邀请多位文化学者、艺术名家走进模式口、首钢园等文旅空间,带领市民感受诗意生活;也在网络平台,通过直播方式,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
正如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所指出的:我们强调诗意。生活中不能没有诗,这是我们连接所有人的纽带。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著名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意”一词,它与“劳绩”和“大地”构成完整的语境。我们的人生无疑也是“充满劳绩”,但诗歌和诗意,使我们亲近大地,同时又使世界向我们敞开。
而对于“诗意石景山”的诗意内涵,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为你读诗」联合创始人、CEO、总编辑张炫和《北京日报》孙云柯也有着各自的理解,这让“诗意石景山”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
石景山自古就和“诗意”在一起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从北京市的角度高度评价石景山区的“诗意石景山”品牌。他认为,石景山区能够从“诗意”这个角度切入,把文化美学融入到石景山的文旅消费场景中,是一个突破,它也跟石景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人文契合在一起。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解读“诗意石景山”品牌
张靖说:“我们都知道,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71年的建都史。”在他看来,石景山乃至整个北京,自古就和“诗意”在一起;今天,北京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它的诗意、它的现代诗意生活美学也无处不在。他说,“诗意石景山”品牌,也给全市都做出了一个示范。
目前,北京市文旅局也在打造“诗意+文旅”的活动,并进行“诗意+文旅”方面的有益探索。张靖说,我们结合北京的季节和城市的气质及特点,力图把一个更好的诗意北京呈现给中外游客;让所有人感受到北京除了博大精深以外,还有诗意、文化气韵的那一面。
在石景山区的蝶变中,感受诗意的归来
作为一名媒体人,《北京日报》孙云柯对石景山区的观察始于2018年。在7年时间里,他深深感受到石景山区一种诗意的回归。
《北京日报》孙云柯谈到“诗意石景山”诗意的归来
孙云柯清楚地记得,2018年,首钢园还没有打开厂东门,三高炉还只是停产的高炉,石景山功碑阁还没有开放。模式口的改造刚刚开始,永定河与丰沙铁路周边还是片荒地,石景山没有大悦城、胖东来和永辉。“提起石景山,人们想到的还是首钢、八宝山等关键词,一般没事不会来,更别提到这里感受诗意。”他说。
但如今回望过去,孙云柯越来越感到,短短几年,石景山区实现了巨大变化。他说:“走进首钢园,你会被这里的活力与创意所震撼,三高炉变成了高端的首发首秀首展平台,一高炉变成SoReal科幻乐园,四高炉成为了首钢国际会展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拔地而起,谷爱凌、苏翊鸣在这里一飞冲天。全国、全市的高能级会议、会展、活动,例如中国科幻大会、服贸会等等在这里举办。首钢园完成了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园的三次蝶变,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把目光转向首钢园以外,又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诗意与韵味。八大处门前的公交场站外迁,让这处城市中的园林更添一份自然恬静,游客能更加静下心来远离尘嚣、静心养性、感受诗意。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了全市热门网红打卡地,古色古香的建筑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驼铃声声、人潮熙攘的年代。石景山上的功碑阁,居高临下、俯瞰京西,领略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
石景山区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这片土地上,还流淌着深厚的人文诗意。从老舍笔下的驼铃古道,到法海寺里那些保存近600年的艺术瑰宝,每一处都承载着石景山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石景山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充满活力和诗意的新时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片热土将继续书写更多关于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精彩篇章,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人文诗意的感动和启迪。
诗意,就是回家
作为“诗意石景山”文化品牌的共建伙伴,「为你读诗」联合创始人、CEO、总编辑 张炫对“诗意”一词也感慨颇多。
「为你读诗」联合创始人、CEO、总编辑 张炫说,诗意一定是作为人生命当中最生机勃勃的地方。
她说,对于人,诗意一定是作为人生命当中最生机勃勃的地方,它是汩汩流动的东西,它一定是最真实的、有生命力的、鲜活的;而城市的“诗意”,则是一个城市的表情。
作为一个以诗歌为纽带与起点的诗意生活品牌和文化交流平台,这些年来,「为你读诗」除了和北京石景山区深度合作,也曾走进过苏州、桂林等许多名城名胜、历史古迹。用张炫的话来说就是,“当我们走进这些名城名胜、历史古迹的时候,当诗词、人物、历史与自然遗产、人文遗产相遇的时候,会有一种遇见我们文化血脉的欣喜之感。”
而张炫也强调:诗意石景山不同于任何地方的诗意,它是独一无二的。“石景山的诗意和我们之前做的长城的诗意、颐和园的诗意、湾区的诗意都不一样。”
张炫以自己为例,在“诗意石景山”的一期情景走读课中,她终于知道了石景山名字的来由,“我以前不知道,原来石景山的名字是来自于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这座山不高,但是这座山却有非常独特的一个魅力,因为它可以远眺永定河。
而张炫也难忘有一天以“走读”的方式,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我以前去模式口大街,怎么都找不到感觉,直到那一天傍晚,我走到模式口大街,一下子看到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老北京的烟火气,那是生活的诗意。模式口大街还曾是北京商旅的补给道。它对北京提供补给支持的同时,还连通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法海寺、承恩寺等,它还有自然遗产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还有那么多的居民生活在这里。所以我就会发现,原来诗意有自然,有历史,有人文,也有当下具体的日常的生活,它是鲜活的。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张炫也逐渐理解了“文化自信”。她说:“如今,我们在创作时就发现,所谓的文化自信不是一个宽泛的自信,它非常具体。它应该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于一条街道、一棵树、一条河、一座山的文化自信,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文化自信。这特别重要。所以我给团队提示,一定要去做在地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我也特别高兴,因为有‘诗意石景山’这样一个文化IP,所以我们有机会更多地了解石景山。”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