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低利率环境和发行优势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火热
◎记者 张欣然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迎来了井喷。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商业银行今年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839亿元,去年同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749.57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市场利率下降;此外,今年以来,银行绿色贷款的快速增长推动了银行增加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的绿色评估。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绿色信贷,需要发行更多的绿色金融债券,以扩大债务资金来源;发行人将更加多样化,发行流程和相关政策将更加完善。
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
自今年以来,绿色债券的发行一直在升温。数据显示,1月至5月绿色债券发行量为3470.14亿元,去年同期为2548.73亿元。
从债券的角度来看,绿色债券包括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等。其中,绿色金融债券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最大的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的发行主要由绿色金融债券驱动。根据Choice数据,截至6月4日,商业银行今年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839亿元,去年同期为749.57亿元。
工业银行最近宣布,该行于4月24日发行了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总额为270亿元。该债券是三年期品种,票面利率为2.77%,认购倍数为2.5倍。
根据招股说明书,兴业银行绿色项目储备超过500亿元,承诺将全部募集资金投入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绿色产业项目。
工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不仅为我行服务双碳战略,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且有利于加快ESG的推广和应用,培育责任投资群体,增强国内债券市场的内生动力。”。
中信银行近日宣布,2023年绿色金融债券(二期)已于5月16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该债券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品种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2.68%。
许多市场参与者表示,商业银行作为绿色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将绿色金融市场的布局作为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表现为提高绿色信贷余额和绿色债券持有量的配置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绿色债券的投资热情。
低利率环境和发行优势促进发行
关于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强劲势头,业内人士解释说,一方面,绿色债券比其他债券具有优势和优惠条件;另一方面,银行资产端需要增加绿色信贷供应,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银行机构必须寻找更多的资本来源,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发行债券具有成本优势。
一位资深市场参与者表示,从发行的角度来看,贴有绿色目标的债券将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债券可以享受“绿色渠道”,审批速度更快;发行费用也将优惠,如绿色债券发行登记费和利息支付服务费。
“另一方面,对于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相关部门放宽了资产负债率和募集资金的使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上述人士说。
此外,商业银行对债券发行的积压需求今年集中释放,这也推动了绿色债券发行量的增加。一家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家表示,绿色金融债券的筹集资金专门用于绿色信贷相关项目的融资。自今年年初以来,经济稳步复苏,企业融资需求上升,需要更大规模的绿色信贷发行,推动绿色金融债券的密集发行,扩大资本来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2万亿元,约占所有贷款余额的10%,绿色债券余额也大幅增加到2.5万亿元以上。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投资银行家表示:“银行对绿色金融的认识逐渐加深,将自己的业务与绿色金融相结合,这也催生了绿色债券发行的需求。”。
上述投资银行家进一步表示,自4月下半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利率整体处于下行空间,银行抓住低成本资本窗口,密集发行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将迎来更大的机遇
业内人士表示,绿色债券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债券发行人将更加多样化。
中国农业银行投资银行高级分析师李舒静认为:从发行人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绿色信贷资产,也有利于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帮助商业模式转型,促进银行扩大绿色环保布局,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第二,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绿色投资目标的多样性增加了。毕竟,只有一部分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进行绿色融资。许多中小企业更依赖间接融资。当大量资金需要投资目标时,绿色金融债券已成为理想的选择。第三,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认购绿色金融债券和银行信贷管理流程,确保绿色投资的准确性和回报,降低资产筛选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年初以来,许多中小型银行也出现在绿色债券发行的舞台上。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乐清分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广温州首家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1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光伏发电相关设备制造、公共自行车、智能停车建设等绿色低碳项目的融资需求,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然而,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位资深市场参与者表示,需要出台更严格、更详细的政策来监督和认证募集资金的使用、绿色评估认证、募集资金管理、后续信息披露等环节。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