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激荡东海畔,临港新片区奏响智造强音。在国家战略叠加赋能下,上海东南部这片改革开放试验田正迸发出强劲发展动能。作为新时代制度型开放的前沿阵地,临港新片区紧扣“五个重要”战略定位,以智慧化、国际化、绿色化为突破方向,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临港新片区特殊综合保税区,探访上海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智能生产基地,解码制度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跃升密码。
在临港新片区海亮智造基地的数字化车间,第五代铜管智能生产线正演绎工业4.0的精密交响。实时跳动的数字驾驶舱,每分钟40米的生产线速度、99.98%的品控精度、23%的能耗降幅等数据,印证着临港制度创新的硬核支撑。这条诞生于新片区的智能产线,产品直供三菱、LG等跨国企业,更通过“场景开放计划”向30余家上下游企业输出解决方案。
海亮的智造升级折射出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优势。作为国家战略“试验田”,新片区首创的“数智绿洲”行动计划,通过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智能工厂认证体系等制度突破,已推动区内85%规上企业完成智能化诊断。
在滴水湖畔的创晶科技中心,临港打造的营商环境4.0版正释放强大磁吸效应。全国首创的“一司两地”注册模式让企业3天完成跨境投资备案,“离岸通”平台使外汇结算效率提升70%,“临港事临港办”机制实现特种设备登记即时办理。这种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使新片区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示范区”,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红利,正在锻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海亮铜基新材料研究院内,0.006mm新能源车用铜箔研发取得突破,这项入选新片区“揭榜挂帅”计划的技术攻关,得益于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学科+产业”双导师制实验室。在洋山特殊综保区,企业打造的跨境智造协同中心,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球生产基地虚实联动;在滴水湖AI创新港,工业大脑系统正与商汤科技共建智能算法生态;而依托氢能产业先导区优势,绿氢储运装备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这些创新突破,与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新兴赛道共同勾勒出临港的“未来产业拼图”。
“制度型开放的核心是构建全要素赋能体系。”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负责人在调研中强调,2025年将实施“智造领航”计划,重点建设10个全球灯塔工厂、50个工业元宇宙场景,同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特色产业园建设。这种“硬科技攻关+软环境赋能”的双轮驱动,正推动新片区从高端制造向卓越制造跨越。
面朝太平洋的临港新片区,智能工厂的激光束与洋山港无人集卡的导航灯交相辉映,编织出中国智造的璀璨图景。当第五代铜管产线的机械臂与东海大桥上飞驰的新能源重卡同频共振,世界见证的不仅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新高度,更是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新范式。
在这片热土上,每个技术突破都在重塑行业标准,每项制度创新都在定义未来规则,共同谱写“让世界看到未来”的临港篇章。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