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若琳
近年来,文化与旅游领域加速恢复发展趋势,出行需求集中化释放出来,但一些旅游景点的“奇怪实际操作”着实令人一头雾水。
据cctv新闻,7月2日,黄河壶口瀑布旅游景区(陕西省侧)周边的院墙全部拆除。此次事件来源于在今年的5月份,就有网友拍下来黄河壶口瀑布旅游景区沿途被砌起500余米砖墙,一度引发热议。
而对于自然风光垒墙并不是孤例,最近,梅里雪山、西宁青海湖、赛里木湖等景区都被爆出过相似实际操作。砖墙遮住了美丽的风景,也遮住了游人的步伐和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光。
虽然在社会舆论下,以上旅游景区作出改进措施,例如梅里雪山旅游景区规划公司表明,诚挚抓好整改工作中,对于该2个旅游景点推行对外开放。但完全根除不可以只是“一拆敷衍了事”,得先弄清楚旅游景区运营方为什么要“垒墙挡景”?
对于这一难题,全国各地给的原因各有不同,或者为了能游人安全性,避免滞留的旅客被坠石砸到,避免滞留妨碍交通;或者为了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旅游景区被随便进出的游人毁坏。
但明显大众对这种观点并不认同,社会舆论广泛认为,垒墙的目的在于逼迫游人购票付钱参观考察。也来源于旅游服务业“门票经济”旧逻辑思维,在一些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的眼中,将旅游产业与票价收益画等号,于是就在门票费上推本溯源。
实际上,当代旅游业问世迄今,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旅游业态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顾客在旅游行程中,为交通出行、门票费、酒店住宿、餐馆、衍生产品等内容付钱,并且关键推动力便是度假旅游产品品质,即旅客的直观的感受。仅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和服务质量,规范化度假旅游市场监管,改进度假旅游购物体验,才可以进一步吸引消费者,进而创造更大的消费模式。相反,用一堵墙将游人隔在门口,毁掉了用户评价也损害长期性权益。
进一步看,应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是,要压实旅游服务质量基本,夯实服务水平监督责任,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经营水准,注重消费体验和责任意识,助推企业向规范化、系统化、特色化发展趋势。
二是,要激励旅游景区依据自身优势,自主创新消费体验消费阶段,扩宽度假旅游产业边界,织就文旅品牌,防止过度商业化和旅游景点趋同性。如最近河南省发布“游览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打卡签到龙们”等文旅产业新模式,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凭着夜游项目,河南博物院1000张门票费发布不上2分钟便被一抢而空。
三是,建立全国性旅游管理质量标准体系和满意度测评,依据地域、尺寸、级别等有关参考依据,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并及时将排行发布供游客参照。与此同时,健全游人投诉反馈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处理效率,提升消费权益保护。
旅游景点的经营与维护必须务实创新,经营人切不可急于求成,光看面前蝇头小利,而不见远方景色。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