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5日,域鉴2025年春季拍卖会即将在博央艺术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启幕!5月24日晚间19:00春宴夜场举槌开拍!本次春季拍卖会携瓷器、中国书画、佛像艺术品、文房杂项等,特别策划四大专场、精心遴选了506件精品佳器,特点鲜明,品质卓越;每一件拍品都经过专家严格甄选,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力求为藏家带来一场艺术视觉盛宴!
同期,第二届古玩艺术品行业峰会也将在贵阳博央艺术国际交流中心正式开启,欢迎各位藏家莅临。
/博央艺术国际交流中心夜景/
往期推荐:
最新!最全!2024拍卖市场各品类成交TOP10盘点~@拍卖之家
最新!最全!2023拍卖市场各品类成交TOP10盘点~@拍卖之家
最新!最全!2022拍卖市场各品类成交TOP10盘点~@拍卖之家
最新!最全!2021拍卖市场各品类成交TOP10盘点~@拍卖之家
精 选 拍 品
LOT 1080
明正德
黄釉盘(官)
尺寸:口径17.7cm,高4cm
此件明正德·黄釉盘(官),款识 大明正德年制,侈口弧腹,底承圈足,盘形开阔,修胎考究,周正典雅。《通典》注云 “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可见我国文化中自古以来黄色即为尊贵的象征。黄釉瓷器即为其中的代表。明代弘治、正德时期的黄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工艺为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瓷器上或素胎上故名“浇黄”。且由于其色调娇艳,又称为“娇黄”,更因其宛若鸡油,故又有“鸡油黄”之称。
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洪武年间,直至明代弘治时期,浇黄釉瓷器烧造技术达到历史最高峰,不仅因其釉色超凡绝伦,更因其开始出现一些体量较大的琢器。后黄釉器历代皆为皇室御用,不得僭越。盘内外皆素面无纹,施黄釉,釉色匀称,稳重,凝润,细观之色彩富有层次变化,釉面莹润,底釉白润而微闪鸭蛋青色。
正德时期的黄釉直接继承了弘治时期的优良传统,并有其发展,相比之下颜色稍深,区别于弘治时期的娇嫩色感,而更彰显稳重大气。内外黄釉瓷器明清以来一直为官窑最为高贵的品种,为日用器,惟帝、后及皇太后可用;或为祭祀用器,专祭土地。本件拍品即为此列。黄釉作为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釉色,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现。此种黄釉盘乃终明一代皇家之御器。黄釉彩瓷向来为帝王专用色,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明清宫廷专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且明代全黄瓷器仅限御用,加之正德黄釉器传世较弘治者比之尤少,更为罕珍。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46,图41
来源:云南省文物商店旧藏,带文物商店发票
LOT 1088
清康熙
斗彩团花纹碗(官仿官)
尺寸:口径18.6cm,高8.7cm
此件清康熙·斗彩团花纹碗(官仿官),款识 大明成化年制,敞口,深腹,形制规整,饱满端庄。近足一周卷云如意形纹。此碗制作规整,青花勾线明快利落,内填绿、红、黄、紫等色,淡雅柔和。 团花纹源于隋代,常见模印团花纹饰。明清之际,此种团花纹再度盛行,其构图方式基本为对称排列,常见有团莲、团菊等。明代前期团花纹饰尚属稀见,成化后始有勃兴,以斗彩团莲为主,另有团菊、团灵芝等,绘工精细,形式工整。清代团花纹饰以康、雍、乾三朝为盛。
而团花绘于本品之造型之上例,传世极为罕有,其填彩精准,纹饰布局刻意留白,极具康熙意趣。 拍品为康熙御窑仿成化斗彩佳作,业内习称“官仿官”,故宫博物院藏有康熙御窑相同作品,可资参考。
康熙款斗彩团花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16,图197
LOT 1070
清康熙
素三彩暗刻龙纹折枝花卉纹碗(官)
尺寸:口径15cm,高6.9cm
此件清康熙·素三彩暗刻龙纹折枝花卉纹碗(官),款识 大清康熙年制,撇口,深腹弧壁,下承圈足,其型端正,口沿外撇并略向下翻卷,足墙根部略呈弧形内收,修胎方式极为工整。整器胎质细腻,胎体轻薄,外壁暗刻双龙赶珠纹样,其龙体身姿矫健,龙爪锋利,昂首怒视,威风凛凛。刻划龙纹之上以娇黄、嫩绿、绛紫等诸彩绘制折枝花卉两株,花朵饱满,枝叶繁茂,花丛之间还有两只蝴蝶飞舞穿梭,整体绘画于暗刻龙纹之上,装饰意趣极为考究。
素三彩因所施彩料中没有红色而得名,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康熙朝达到鼎盛。此类白地暗刻龙纹素三彩是将釉下暗刻与素三彩结合起来,为康熙时期的特色品种。其制作工艺是先以高温烧成内白釉外涩胎,然后在外壁瓷胎上雕刻出赶珠龙纹,再用黑彩勾折枝牡丹与飞蝶的轮廓线,以紫、黄、深绿、淡绿等彩填色,最后在外壁施低温白釉二次烧成。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页272,图22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宫廷珍藏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67,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LOT 1059
明崇祯
青花加官进爵人物图葫芦瓶
尺寸:口径4.7cm,腹径18.5cm,高32.5cm
此件明崇祯·青花加官进爵人物图葫芦瓶,器作葫芦形,小口微撇,鼓腹圈足,造型端庄规整,质地缜密,釉色匀净,通体绘青花人物故事图纹饰,侍者向官士奉上冠帽,寓意“加官进爵”,“加官进爵”题材是明末清初时期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吉祥纹饰,旨在鼓励读书人积极入世,考取功名,封得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是明末读书人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反映。 晚明青花素有盛名,尤其青花人物刻画精美,对其后清代康熙青花人物瓷器有直接影响。
明末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官窑停烧,却给民窑生产带来了历史机遇,步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从大量崇祯、明末清初拍品来看,当时民窑瓷器的工艺水平已经不输嘉万制品,精者有的甚至超过了嘉万官窑产品。明晚期文人阶层的介入,促进了各类工艺品步入了一个兴盛期,民窑瓷器的烧制也别开生面。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内销的民窑瓷器绘画上增添了更多文人味。
LOT 1040
明崇
青花竹林七贤人物纹长颈瓶
尺寸:口径6.7cm,腹径19cm,高38cm
此件明崇祯·青花竹林七贤人物纹长颈瓶,长颈挺拔,圆腹,圈足,身施白釉,器颈部绘郁金香纹,腹部绘竹林七贤图,七位名士聚于竹林,或坐或卧,姿态狂放不羁,魏晋士人特有的张扬个性显露无疑,旁边垂柳轻摇,竹叶飘零。
“竹林七贤”是崇祯时期颇为流行的瓷绘题材,这与当时政治腐败、清军叩关的大背景紧密相关,七贤在魏晋时用“清谈”拨正人心,以“作怪”刺激当道,因此这一题材在当时具有讽世的内在寓意。本品造型端正,胎釉俱佳,不失为崇祯青花佳器。
LOT 1032
清雍正
霁红釉高足碗(官)
尺寸:口径18.5cm,高12.3cm
此件清雍正·霁红釉高足碗(官),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敞口、深腹、高足,此器秉承雍正朝制器之精工,高足中部凸饰弦纹,使整体线条增加起伏,避免造型视觉上的单调,体现了极高的艺术品味,为其后各朝所不能及。碗内施白釉,莹润细腻,类玉似雪。外壁施红釉,肥润鲜红,浓艳欲滴,光华内蕴,充满单色釉纯净柔和之魅力。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97
LOT 1047
清光绪
窑变茶叶末釉杏园贯耳瓶
尺寸:口宽11.1cm,腹宽18.4cm,高30.4cm
此件清光绪·窑变茶叶末釉杏园贯耳瓶,款识 大清光绪年制,直口,颈部饰有贯耳一对,鼓腹圈足,造型敦实大气,线条起伏婉转,通体施窑变釉,呈色近于茶叶末釉色,色泽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古意悠然。
LOT 1056
清中晚
粉彩江西十景图天球瓶
尺寸:口径13.3cm,腹径29cm,高40.5cm
此件清中晚·粉彩江西十景图天球瓶,款识 乾隆年制,阔口长颈,圆鼓腹,造型端庄别致。外壁以粉彩绘江西十景图并以墨彩点明其名,山峰林立,云雾蒸腾,楼阁点缀,景色秀美,画面设色清丽,笔触细腻,山水布局疏密得当,富有层次感,颇富文人气息。
LOT 1065
明中
蓝釉涩胎剔塑麒麟纹执壶
尺寸:口径5.5cm,身宽14.3cm,通高21.8cm
此件明中·蓝釉涩胎剔塑麒麟纹执壶,圆钮小盖,盘口束颈,溜肩鼓腹,设弯流、执柄,底圈足,器身釉色呈蓝宝石色,幽翠雅致。器腹露胎作桃形开窗内饰麒麟纹,由于胎土中含有的铁质较多,纹饰泛红,装饰器身更富韵味。整器造型丰雅俊丽,线条流畅秀美,观之赏心悦目。
LOT 1066
民国
蓝地粉彩轧道镂空团龙纹转心瓶
尺寸:口径7.6cm,腹径15.2cm,通高22.6cm
此件民国·蓝地粉彩轧道镂空团龙纹转心瓶,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颈部、球腹、内胆三体分制,造型华美,工艺精良,生动别致。颈部及胫部以黄釉为地,上以粉彩饰缠枝花卉纹、蝠纹等纹饰;腹部以蓝地轧道为饰,其上加饰缠枝花卉纹,腹部两侧设开光,开光内镂雕云龙纹,镂雕处露出转心内胆;内胆以粉彩绘玉兰枝干遒劲,翠竹幽篁横斜,侧旁牡丹娇艳,洞石嶙峋,云雾飘渺,红蝠飞舞。
整体纹饰明艳华丽,光彩熠熠,灵动万分。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赏殊品也。”可见转心瓶一式工艺精良,需满足旋转、榫卯衔接等技术问题,烧制要求极为严苛,为乾隆时期制瓷工艺登峰造极之体现,拍品为民国时期仿乾隆御窑名品所制,彩饰精美,工艺繁复,颇具前朝遗韵。
参阅: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 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封面。
LOT 1090
清康熙
青花五彩四妃十六子纹案缸
尺寸:口径19.3cm,腹径22cm,高16.3cm
此件清康熙·青花五彩四妃十六子纹案缸,唇口鼓腹,涩胎凹底,整器线条俊美,通体浑圆,气度不凡。通体以青花五彩形式绘制四妃十六子于庭院中嬉戏玩耍,釉色莹润,清雅脱俗。在绘画上,四位女子形态逼真,脸庞丰满,眉如弯月,发髻高管,长裙曳地,风韵美丽,气质高贵典雅,十六子各有不同神态,有的手持莲灯,有的高举花篮、有的牵着螃蟹,有的手执荷叶,可谓形态各异,童趣盎然。通篇满工绘画,衬以树木蕉石、云彩栏杆、花草等,线条流畅,勾画细腻,人物传神,为瓷器收藏之上品。
四妃十六子的仕女婴戏图为康熙时期较为高档的题材。四妃说法,或说黄帝的四妃为 嫘祖、女节、彤鱼氏、嫫母,或说帝喾四妃 安源氏、简狄氏、陈丰氏、女取訾氏,或指初唐贵、淑、德、贤四妃。十六子为十六相或十六族的引申,指古代传说中的高阳氏的后代八恺和高辛氏的后代八元。
此为舜向尧推荐的十六贤臣,因各有大功,皆赐姓氏,故称十六族,也称十六相;也有云十六子指姜***将时的十六贤臣。此纹饰应该解释为四妃引申初唐贵、淑、德、贤四妃,而借指出女子的四种品德分别是 贵、淑、贤、德;十六子无论是舜向尧推荐的十六相还是姜***将的十六贤臣应都为贤人。所以“四妃十六子”并不是仅仅我们俗称的“多子多孙”或者“多妻多子”,而是包含有妻子的辅佐和儿子的得力与后代对于权力的延续。
LOT 1032
清乾隆
粉彩才子佳人图瓷板座屏
尺寸:座宽48cm,通高68.8cm
此件清乾隆·粉彩才子佳人图瓷板座屏,瓷板长方形,配木框架及底座,瓷板施白釉,以粉彩绘才子佳人遥相会见的场景,人物模样皆潇洒自然,用彩明艳清新,线条流畅连贯,适宜陈设。此式乾隆粉彩瓷板的发展得益于史上最杰出督陶官唐英的努力尝试和倡导,唐英极富才情,追求文人雅致与瓷器艺术的完美结合,开创了文人瓷画的先河。
本品虽无款识,但其品质、画工均体现出其不凡的档次,展现出中国制瓷工艺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性结合,是文人意蕴在瓷器艺术品上的集中体现。清代瓷板一般采用瓷泥滚压、切割的成形工艺,再平放入匣钵烧炼,因此瓷板越大,成品率越低,烧成后极易变形或开裂并伴随其他诸多缺陷。本品成型规整,彩料用色精绝,画工非比寻常,画面空间感极强,仕女服装、配饰、神态描绘无不细致,尤其山石之皴法以及栏杆下砌石之绘法,具有乾隆时期典型特征,为乾隆粉彩瓷板中之隽品。
LOT 5069
清道光
粉彩暗刻八仙人物纹铃铛杯一对
尺寸:口径8.2cm,高6.5cm
此件清道光·粉彩暗刻八仙人物纹铃铛杯一对,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撇口深腹,底承圈足,两件成对,形制如一,胎体坚致,纹饰精巧。此器通体以轧道海水纹为地,两杯的腹部绘粉彩八仙人物之张果老和韩湘子,侧边仙鹤相随,前往远处五彩祥云托起的仙屋,仙气夺人。其设色精准,彩料妍丽,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工艺精湛,保存完好,诚属难得之珍品。
LOT 5079
民国
粉彩罗汉图瓷板一组
尺寸:宽14.7cm,高25.7cm
此件民国·粉彩罗汉图瓷板一组,共四幅,器作方形,瓷面各绘两名罗汉形象,纹饰描绘精美,人物形象生动,瓷板虽小却内容丰富,为组合陈设观赏之佳瓷。
LOT 2036
明末清初
査士标 山水诗词合璧册页
尺寸:23x30cmx5
水墨纸本册页款识:雪山冰谷晞太阳,攒峦丛崿潜幽光,上有虬龙盘曲老干之扶疎,下有虎豹蹲踞怪石之低昂。日月行其间,有时白昼荒荒迷暝晦,直欲披云裂雾摩穹苍。风雷出其中,有时寒飚烈烈飞霜霰,恍若霹雳掣电振平冈。仰观青冥众鸟飞翔,俯视蒙葺百兽遁藏。吁嗟乎!登眺徘徊蹊路侧,独立四顾增傍偟。
作者简介: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懒老、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后流寓扬州、镇江、南京。善书画、工诗文、精鉴赏。工书画,精鉴别。用笔不多,惜墨如金。与弘仁、孙逸、汪之瑞称“新安四大家”。
LOT 2098
当代
黄永玉 三湘芙蓉(刷金彩荷)
尺寸:69.5x137cm
设色纸本镜片
作者简介 黄永玉(1924-2023)土家族,湖南凤凰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擅长版画、彩墨画。1986年荣获义大利总统授予的义大利共合国骑士勋章。
LOT 2099
当代
霁黄永玉 彩荷九如图镜框
尺寸:66x66cm
设色纸本镜框
作者简介 黄永玉(1924-2023)土家族,湖南凤凰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擅长版画、彩墨画。1986年荣获义大利总统授予的义大利共合国骑士勋章。
“九如”的寓意是最美好的祝颂之辞。其核心内涵源自《诗经·小雅·天保》中的“九如”典故。“九”在传统文化中代表极数寓意长久,“如”与“鱼”谐音,画家将“九如”演化为“九鱼”的绘画创作题材,是融合了文化与艺术的多重象征意义。“九如图”常常与荷花相配,象征“久久如意”“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景。黄永玉的《彩荷九如图》集文化经典、民俗信仰、艺术审美于一体,是象征美好祈愿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精湛的笔墨技巧、深厚的文化底蕴都精彩呈现出来了,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备注:附参展著录出版物,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黄永玉《爱·怜悯·感恩》香港艺展”第41页
LOT 4011
清乾隆
京造铜鎏金释迦摩尼坐像
尺寸:宽11.3cm,高16.3cm
此件清乾隆·京造铜鎏金释迦摩尼坐像,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 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彻悟宇宙、人生真相者,民间信仰信徒也常称呼佛祖。此尊铜释迦佛面相饱满方正,五官刻画清晰,棱角分明,双眉间点白毫,双目微闭,大耳下垂,温和端详。佛头发髻造型较为密集,上施蓝绿色,顶宝珠。身披佛衣,其上錾刻细密的花纹。右胸及右臂袒露,双手相合,食指相触,双腿结跏趺坐,所穿佛裙亦雕刻精美,有如薄纱的质感表现到位。莲花底座莲瓣排列紧密,每颗皆宝实粒大,饱满规整。
LOT 4016
明代
铜不空成就佛像
尺寸:宽20.6cm,高28.2cm
此件明代·铜不空成就佛像,头饰规整螺发,头顶肉髻高隆,有宝珠顶严。面相方圆,法相庄严慈祥。宽肩束腰,身躯挺拔,体态匀称。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大方,仅在领口、袖口和下摆处刻画衣纹,躯体起伏变化尽显无遗。结跏趺端坐,双手结说法印。整像造像规范,工艺精湛,体量硕大,极具收藏价值。
LOT 4021
清雍正
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
尺寸:宽17.6cm,高26cm
此件明晚·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头饰螺发,头顶肉髻平缓,肉髻正面嵌有髻珠,大耳垂肩,面相宽大饱满,双目平直,眼帘低垂,神态慈和宁静。上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肩披袈裟边角,下身着僧裙,腰间束带并露出蝴蝶结。衣纹写实自然,衣缘上刻有立体感较强的精美花纹。结跏跌端坐,双手置双膝上结弥陀定印。整体造型大方,形象生动,体量硕大,品相完好,堪称明晚期佛像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