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晓璐
在今年的,强制退市总数将再创佳绩。《证券日报》新闻记者据股票公告整理,截止到6月13日,近年来,锁住强制退市的企业已超43家,高于上年全年度(42家),创下历史新高,常态退市机制落地见效。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常态退市机制的建立,将促进上市企业越来越重视聚焦主业,踏踏实实诚信经营,搞好更长久的战略发展规划。
6月12日至13日,*ST天润、*ST弘高、*ST海投、*ST宋都等4家企业连续碰触面值退市指标值。截止到6月13日,*ST紫鑫收盘报0.41元/股,已连续18个交易日内股票价格小于1元,锁住面值退市。再加上*ST紫鑫,年之内锁住面值退市的企业达19家,创下历史新高。
除此之外,*ST泛海、*ST兴海股价1元左右。最近,2家公司控股股东均抛出去增持计划拟保壳,股价发生或多或少回暖,6月13日,*ST兴海一字涨停。截止到6月13日收市,*ST泛海、*ST兴海各自报0.92元/股、1.06元/股。
“为了降低面值退市,一部分公司或者公司股东希望用复购、加持来股票下跌,刺激性股价反弹。而往往这种‘1元’企业存在重大难题,投资人并不认为企业具有升值空间,因而只通过复购加持来促进股票价格是不能根除。”陈雳表明。
除开面值退市困境,*ST兴海还存在着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性,企业在今年1月份接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表明,因2014年至2019年年报及2019年上半年度汇报存有虚假记载,企业2016年至2019年持续4年财务指标分析很有可能碰触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值。
谈起在今年的面值退市企业总数暴增,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周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壳”使用价值持续掉价,“炒壳”“卖壳”早已毫无价值;此外,退市新规出台后,监管部门提升股票退市监督力度,投资人回归价值项目投资,不买账,因而开启面值退市的企业大幅上升。
除了以上19家锁定的面值退市的企业,也有21家企业碰触财务类股票退市指标值,在其中,*ST红盾接到深圳交易所暂停上市事前通知单,此外20家均已收到交易中心暂停上市确定。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数量取得突破。近年来,已经有*ST紫水晶、*ST泽达、*ST计通等3家碰触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值。从宏观来说,在2014年至2022年间,重大违法股票退市仅发生6例。
“这表明管控改革成效显著,股票注册制获得全面落实,对提升配置效率,维护股民合法权利有积极意义,也为金融市场长期性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周建华表明。
在申万宏源证券顶尖销售市场权威专家桂浩明看起来,将来股票退市总数可能也会进一步增加,一个完备的金融市场应当是“有进有出”,那样才能建立稳步发展。
上市公司退市并非“一退了之”,多家企业在股票退市前后左右也会受到中国证监会立案查处。如*ST巨大、*ST吉艾涉嫌信息公开违规违纪,在接到交易中心暂停上市监管工作函或终止上市确定后,还收到证监会的立案查处通知单。而*ST辅仁乃是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公开违规违纪,被中国证监会立案查处。
周建华表明,股票退市后依然遭受监督机构立案查处,展现了监管部门“零容忍”严厉打击证劵非法活动、保护资产市场监管的坚定决心。针对上市企业、中介服务来讲,一定要从根源遵规守纪,依法依规开拓市场,不可以存在侥幸心理。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