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2326 证券简称:永太科技 公告编码:2023-035
浙江永泰科技有限公司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2022年年度报告询价函的回复公告
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无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浙江永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近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部《关于浙江永泰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年报的询价函》(公司部年报询价函〔2023〕第255号)。公司对询价函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核实和确认,现将有关问题及回复公告如下:
1、年报显示,贵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3.36亿元,同比增长41.79%;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97.63%;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2.24亿元,同比下降61.17%;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5.98亿元,同比增长8.95%。
(1)请结合报告期内行业发展、公司业务发展及其发展趋势、主要产品销售价格波动、毛利率变化、结算方式等因素,说明报告期内净利润、营业收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变化、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和合理性。
公司回复:
1、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变化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的差异
公司2021年和2022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指标如下(单位:元):
■
如上表所示,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7.63%,与营业收入增长41.79%有很大差异,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失较2021年同期减少78.45%。2022年,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5.86%,与营业收入增长41.79%基本匹配。
如下表所示,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失同比减少较多,主要是由于2022年非营运资产处置损失5万元、175.72万元,较去年同期18万元、927.64万元减少较多,其中2021年公司根据江苏子公司所在园区定位调整及自身产业发展规划,配合当地政府要求,开展滨海永泰、江苏苏滨、江苏汇鸿三家子公司的退出和处置,并将其相关产能转移到其他子公司,处置土地、建筑物、拆除设备等生产设施,造成较大的资产处置损失。具体处置协议见公司披露的《关于子公司拟签订资产收购协议和关闭退出的公告》(公告号:2021-036)。
单位:元
■
2、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和营业收入、净利润变化范围、变化趋势差异的原因
公司2021年、2022年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明细数据对比如下:
单位:元
■
如上表所示,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服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其中,公司2022年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现金同比增长58.56%,营业收入增长41.79%、扣除后净利润增长比例基本匹配35.86%,2022年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101.71%,高于营业收入和扣除后净利润的增长率,导致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同比下降较多,不同于营业收入和扣除后净利润的增长率和变化趋势。
公司2022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动支付现金增加,一方面是锂材料业务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原材料采购数量相应增加,另一方面是锂材料业务板块主要原材料碳酸锂由于市场供需紧张,报告期原材料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平均采购价格较去年增加。近两年平均采购价格变化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吨
■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变化范围和变化趋势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合理。
(2)公司近三年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继续为负。请进一步说明原因,并披露主要投资活动的具体投资方向、预期收益实现方式和回收周期。
公司回复:
如下表所示,2020-2022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净流出100元、412.31万元、65万元、692.51万元和59万元、811.9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13万元、181.24万元、78万元、677.62万元和73万元。
单位:元
■
为完善公司产业链布局,扩大产能规模,为公司未来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公司投资建设多个产能项目,重点建设内蒙古乌海精细化工生产基地、浙江台州医药综合生产基地和福建邵武锂材料生产基地,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设浙江台州电解质生产基地,导致近三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为净流出。其中:
(1)内蒙古乌海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占地约1162亩,是公司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位于内蒙古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主要负责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目前,已启动“年产18715吨精细化学品、3万吨氟化钾及联合产品建设项目”、“高级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及原药项目”、“年产800吨C1202等项目”、“年产2.5万吨VC、5万吨FEC等项目”等多个项目,部分生产线已投产,部分仍在建设中。
(2)浙江台州医药综合生产基地是公司总部,位于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园区,主要负责医药中间体、医药原料药和医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三年主要在子公司浙江永泰手掌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年产4340吨原料药、6亿中药提取建设项目”,部分生产线已投产,部分仍在建设中。
(3)福建邵武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是公司目前锂电池材料行业的核心基地之一,主要负责氟化锂、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等锂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近三年主要投资建设“6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13.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等项目,其中“6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
(4)浙江台州电解质生产基地是公司目前电解质的核心生产基地。该项目设计年产能为15万吨电解质,于2022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
以上四个生产基地是公司过去三年的主要资本投资,2020-2022年的总投资如下:
单位:元
■
上述投资建设项目均为生产性项目,预期收入实现方式主要为产品的经营和销售产生净收入。公司将根据产品市场需求和订单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目前,部分项目已投产,部分项目仍在建设中。投产项目产生的效益将用于后续项目建设,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扩大生产规模。根据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项目回收周期一般在3-5年内,但项目实际回收周期受施工成本、资金筹集、项目审批、市场市场、客户合作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关于资产和负债。年度报告显示,贵公司报告期内营运资产44.68亿元,限制货币资金5.21亿元,非营运资产68.86亿元,短期贷款19.7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营运资产5.92亿元。
(1)请说明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的用途、存放地点、银行存款的构成以及是否存在未披露的限制。
公司回复:
公司2022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用途均为日常经营生产所需资金,具体存款及银行存款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末,公司限额资金明细已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如下,公司未披露的限额不存在。
■
(2)请结合货币资本状况、未来12个月债务到期、资产负债率、资产现金能力、现金流、融资能力、经营资本需求等,定量分析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偿付能力,解释现有可用货币资金是否能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求,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或流动性风险。如有,请及时、充分地披露风险提示。
公司回复:
1、分析公司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
公司2022年底及2023年第一季度末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如下表所示:
■
从上表可以看出,截至2022年底和2023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流动率分别为0.77、0.80,略有增长,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01%、67.50%,基本保持稳定,整体偿债能力不会下降。
公司近三年与经营能力相关的指标如下:
■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公司的应收账款、库存、营运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稳步提高,表明公司的资产经营效率和资产实现能力整体提高。
在货币资金状况方面,截至2022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95、929.44万元,扣除有限货币资金后,公司可使用的货币资金余额为43、810.91万元。2021-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7、600.34万元、22、368.22万元,虽然受采购成本影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着较高的现金流入水平,能有效补充经营资金。
在融资方面,2021-2022年,公司融资活动收到的贷款现金分别为268、476.16万元、295、405.49万元,偿还债务的现金分别为227、567.72万元、227、735.59万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未来12个月贷款到期总额为256、179.14万元,与2021年、2022年的整体贷款还款金额基本持平,在公司日常融资周转能力范围内。同时,公司与银行金融机构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获得金融机构批准,未使用的信用额度为1177.77.02万元,未来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时补充营运资金,更换到期债务。
综上所述,公司整体债务水平相对稳定,资产经营效率和实现能力提高,融资能力良好,可用货币资本余额、未使用信用额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水平足以覆盖未来12个月的债务到期金额,具有较强的短期和长期偿付能力。
2、公司拟采取措施应对短期偿债风险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偿债能力,公司拟采取以下措施:
(1)公司已完成新能源锂电池业务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建设,将更加注重现有主营业务的降本增效,增强盈利能力;
(2)公司将充分考虑未来贷款利率的变化趋势,提前偿还部分高息债务或用低息债务代替,进一步减轻财务压力,优化资本结构;
(3)公司将提高资产周转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增加货币资金持有量,降低偿债风险;
(4)公司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本管理体系,在防范资本风险的前提下,根据融资环境和资本需求合理安排项目投资进度,适度匹配项目贷款和营运资金贷款,补充项目建设和运营需求,确保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5)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灵活利用资本市场的多平台渠道筹集资金,有效保障有息负债的偿付需求。
3、日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计算
■
营运资金量=去年的销售收入×(1-去年的销售利润率)×(1+预计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根据上述计算,公司营运资金需求为9.61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可随时使用4.38亿元的资金余额,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5.10亿元,总计9.48亿元,未使用的信用额度为11.78 因此,公司现有的资金余额和未使用的信用额度可以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资金压力和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
(3)请说明公司财务费用减少的原因和合理性,结合公司贷款用途、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还款期限等。
公司回复: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明细数据如下:
单位:元
■
上表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7.11%,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汇兑收益增加。公司2022年出口销售收入2.673、633、290.36元,同比增长25.18%,主要结算外币为美元。与2021年相比,2022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上升,美元兑人民币升值较多,导致公司汇兑收入大幅增加。
2021-2022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
在财务费用的细节中,利息费用占比最大。报告期内发生的金额为131、907、260.37,较2021年同比增长2.65%,增幅不大。就贷款规模而言,如下表所示,2022年底,公司短期贷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贷款余额为35.85亿元,同比增长22.21%,与公司经营规模的增长趋势一致。
单位:元
■
在贷款利率方面,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由于2021-2022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趋势,公司贷款利率也下降。
■
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同比略有增加。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的变化趋势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合理的。
3、关于资产减值。根据年度报告,贵公司报告期内计提资产减值总额7.968.61万元,其中应收账款计提信用减值总额4.051.40万元;计提存货价格580.09万元;计提商誉减值2.935.67万元;计提开发支出401.44万元。请说明报告期内重要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细节,包括不限于形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原因、形成时间、账龄、交易对手的偿付能力、计提原因和计提比例的确定依据,并说明公司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的适当性,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重大差异。
公司回复:
1、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及减值准备
截至2022年底,公司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余额及其减值准备如下:
单位:万元
■
2022年,新能源行业供需趋于平衡,公司锂电池产品客户的销售结算模式由2021年的先付后货模式转变为赊销模式。受此因素影响,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201.94万元,较去年增长62.07%,相应坏账准备增长3.257.35万元,增长45.97%。2021-2022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9.56%、8.61%,整体稳定。因此,公司本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锂电池业务的扩张和结算模式的变化导致应收账款余额的增加。
2022年,公司其他应收款余额87.65万元,较去年下降44.95%,主要是由于子公司土地出让款和子公司业绩补偿的收回;2022年,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2.468.74万元,较去年增长3.32%,主要是由于部分应收政府部门存款账龄增加。
2、重要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细节包括不限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原因、形成时间、账户年龄和交易对手的偿付能力
2022年,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账款减值总额为40051.40万元,分类计提如下:
单位:万元
■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期公司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主要来自正常周转的应收账款,根据账龄相应提取坏账准备,无异常重大单项提取金额。
(1)坏账准备的重要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按账龄组合计提
2022年,公司根据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重要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如下:
单位:万元
■
注:选择范围为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余额前十大单位。
2022年,公司按组合计提的主要应收账款均为今年正常销售货物的应收账款。客户均为行业内知名国际国内龙头企业的长期合作客户或长期合作客户。相应的账龄短,周转率好,整体信用风险低。
2022年,公司按组合提取的其他主要应收款主要为出口退税、土地补偿和保证金,是正常业务往来的应收款。其中,部分应收政府单位的保证金账龄较长,但由于政府部门信用良好,整体偿付能力相对较好。
(二)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重要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
2022年,公司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重要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如下:
单位:万元
■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单项计提的应收账款主要是公司预期无法收回的植保贸易业务应收账款,经管理层决议后完全计提坏账准备,均为偶然事件,金额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公司重要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基本上是由正常业务形成的,应收单位是国际知名、国内企业或政府相关单位,信用良好,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
3、准备公司应收账款坏账的方法和政策说明
(1)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方法
公司根据个人和组合对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评估。当单一金融资产不能以合理的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公司根据信用风险的特点,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根据历史信用损失、当前情况和未来经济状况,编制应收账款年龄和预期信用损失比较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公司根据信用风险特征确定的组合和坏账准备方法如下:
■
具体计提政策如下表所示:
坏账准备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
■
(2)其他应收款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政策如下:
其他单项金额较大且在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的应收款,应当单独确定其信用损失。
当单个工具不能以合理的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时,公司参照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情况和对未来经济状况的判断,根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其他应收账款分为若干组合,并在组合的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
具体计提政策如下表所示:
坏账准备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
■
综上所述,公司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合理。
4、同行业可比公司坏账准备情况
2022年,公司及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坏账准备如下:
■
通过与同行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公司坏账准备比例与同行业平均水平基本相似,无重大差异。
综上, 公司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政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总体计提情况与同一行业的公司没有重大差异。本公司坏账准备计提金额较大,主要是由于业务扩张和锂产品客户结算模式变化引起的应收账款余额增加造成的。重要客户无异常,无法偿还,计提金额适当。
4、关于商誉。根据年报,贵公司报告期内商誉减值准备2.935.67万元,主要是因为江苏苏滨生物农化有限公司本期业务终止,剩余商誉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减值准备。请结合过去三年的行业政策变化、商业模式、主要产品或服务、主要财务数据等,详细分析过去三年减值测试的计算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减值依据、评价方法和过程、关键假设和关键参数(如营业收入增值率、净利率、折扣率等)的选择依据和差异,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商誉减值准备金额是否谨慎合理,并补充披露相关商誉减值评估报告。
公司回复:
1、基本情况
江苏苏滨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原主要从事农药制剂和农药原药。主要产品有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母药、噻虫嗪原药、井冈枯草水、井冈蜡芽菌可溶粉、70%吡虫啉水分散粒、25%噻虫嗪水分散粒、25%己唑醇悬浮剂、20%咪鲜己唑醇可湿粉、25%甲维仲丁威乳油等。
2019年江苏响水“3月21日”事件后,盐城市政府决定完全关闭响水化工园区,支持各地区“无化区”建设,要求部分化工园区企业关闭退出。2021年6月,根据江苏苏滨所在园区的定位调整和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公司管理层决定将江苏苏滨的生产线退出滨海工业园区,并决定江苏苏滨不再从事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从生产型企业到销售型企业。
2022年,内蒙古子公司相关生产线逐步投产,农药生产线已转移至内蒙古子公司。该公司改变了江苏滨的经营战略。本期基本没有业务,预计未来江苏滨将被取消。
江苏苏滨子公司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
2、2020-2022年减值测试过程
(1)2020年商誉减值测试过程:
1)评价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根据公允价值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的净额确定。其中,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无销售协议但资产活跃市场的,按资产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根据资产买方的出价来确定。在没有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净额可参照同一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结果进行估计。
对于江苏苏滨资产集团,公司对估值资产集团没有销售意图,没有销售协议价格,估值资产集团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也无法获得同一行业类似的资产交易案例,因此估值不能可靠估计估值资产集团公允价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净额时,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
本评估方法与以往的评估方法一致。
2)评估范围
2018年7月,公司收购了江苏苏滨85%的股权,合并形成商誉109、144、447.94元,其中母公司商誉92、772、780.75元。评估范围为2020年12月31日商誉及相关经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摊销费用等非营运资产。
本期商誉减值测试资产组的范围与前一年一致。
3)评估过程
公司聘请评估机构,根据历史经营和期后订单,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客户开发维护和生产能力,预测预测期收入。
资产组未来五年可收回金额预测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子公司未来五年的营业收入预测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子公司未来五年的营业成本预测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4)关键假设和参数
A、评估2020年的重要假设如下:
一般假设:
a、资产持续使用假设:资产持续使用假设是指评估方法、参数和依据应根据目前的用途、使用方法、规模、频率、环境等进行确定。
b、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假设:以企业整体资产为评价对象的评价假设。也就是说,企业作为业务实体,在外部环境下,根据业务目标继续经营。企业经营者负责并有能力承担责任;企业合法经营,能够获得适当的利润,以保持可持续经营能力。
c、公开市场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是假设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或计划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交易双方地位平等,有机会和时间获得足够的市场信息,以便合理判断资产的功能、用途和交易价格。假设是基于资产可以在市场上公开交易。
d、交易假设:交易假设是假设所有待评估资产都在交易过程中,评估师根据待评估资产的交易条件等模拟市场进行评估。这是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之一。
e、宏观经济环境假设:国家现行经济政策无重大变化;预测年内银行信贷利率、汇率、税率无重大变化;被评估单位所占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无重大变化;被评估单位所属行业发展趋势稳定,与被评估单位生产经营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保持稳定。
特别假设:
a、假设评估对象能够继续按照计划的经营目的和经营模式经营,其收入可以预测;
b、假设评估对象生产经营所消耗的材料的供应和价格没有重大变化;产品价格发生了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
c、假设被评估单位管理层勤勉尽责,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被评估单位的管理风险、资本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可控或有效解决;
d、假设被评估单位未来经营期间的资产规模和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构成、经营策略和成本控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不考虑未来管理、经营策略和商业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资产规模、构成和主营业务的损益;
e、假设评估对象的现金流在每个预测期间产生;
f、假设被评估单位在未来经营期间的财务结构和资本规模没有重大变化;
g、假设收益期制定的业务目标和措施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和进度如期实现,并取得预期的效益;应收款项可以正常收回,应付款项需要正常支付;
h、假设没有其他不可预测和不可抗力因素对操作产生重大影响。
本评估假设与之前的评估假设一致。
B、评估2020年的重要参数如下:
■
其中,以税前折现率为折现率,计算公式如下:
税前折现率=WACC/(1-T)
WACC是指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息负债比例加权平均计算企业股东预期回报率和付息债权人预期回报率的预期回报率。计算公式为:
WACC=Rd×(1-T)×D/(D+E)+Re×E/(D+E)
其中:Re:股权资本成本;Rd:付息债务资本成本;E:股权的市场价值;D:付息债务的市场价值;T:企业所得税税率
本次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确定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Re=Rf+β×MRP+Rc
其中:Re:股权资本成本;Rf:无风险利率;β:权益的系统性风险系数;MRP:市场风险溢价;Rc:企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
(2)2021年商誉减值测试过程:
1)评价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根据公允价值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的净额确定。其中,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无销售协议但资产活跃市场的,按资产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根据资产买方的出价来确定。在没有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净额可参照同一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结果进行估计。
对于江苏苏滨资产集团,公司对估值资产集团没有销售意图,没有销售协议价格,估值资产集团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也无法获得同一行业类似的资产交易案例,因此估值不能可靠估计估值资产集团公允价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净额时,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
本评估方法与以往的评估方法一致。
2)评估范围
2018年7月,公司收购了江苏苏滨生物农化有限公司85%的股权,合并形成商誉109、144、447.94元,其中母公司商誉92、772、780.75元。商誉减值准备2020年计提后,整体商誉为69、092、985.25元,属于母公司的商誉为58、729、037.46元。评估范围为2021年12月31日江苏苏滨生物农化有限公司商誉及相关经营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
本期商誉减值测试资产组的范围与前一年一致。
3)评估过程
公司聘请评估机构,根据历史经营和期后订单,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客户开发维护和生产能力,预测预测期收入。
资产组未来五年可收回金额预测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子公司未来五年的营业收入预测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子公司未来五年的营业成本预测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4)关键假设和参数
A、评估2021年的重要假设如下:
一般假设:
a、资产持续使用假设:资产持续使用假设是指评估方法、参数和依据应根据目前的用途、使用方法、规模、频率、环境等进行确定。
b、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假设:以企业整体资产为评价对象的评价假设。也就是说,企业作为业务实体,在外部环境下,根据业务目标继续经营。企业经营者负责并有能力承担责任;企业合法经营,能够获得适当的利润,以保持可持续经营能力。
c、公开市场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是假设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或计划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交易双方地位平等,有机会和时间获得足够的市场信息,以便合理判断资产的功能、用途和交易价格。假设是基于资产可以在市场上公开交易。
d、交易假设:交易假设是假设所有待评估资产都在交易过程中,评估师根据待评估资产的交易条件等模拟市场进行评估。这是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之一。
e、宏观经济环境假设:国家现行经济政策无重大变化;预测年内银行信贷利率、汇率、税率无重大变化;被评估单位所占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无重大变化;被评估单位所属行业发展趋势稳定,与被评估单位生产经营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保持稳定。
特别假设:
a、假设评估对象能够继续按照计划的经营目的和经营模式经营,其收入可以预测;
b、假设评估对象生产经营所消耗的材料的供应和价格没有重大变化;产品价格发生了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
c、假设被评估单位管理层勤勉尽责,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被评估单位的管理风险、资本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可控或有效解决;
d、假设被评估单位未来经营期间的资产规模和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构成、经营策略和成本控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不考虑未来管理、经营策略和商业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资产规模、构成和主营业务的损益;
e、假设评估对象的现金流在每个预测期间产生;
f、假设被评估单位在未来经营期间的财务结构和资本规模没有重大变化;
g、假设收益期制定的业务目标和措施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和进度如期实现,并取得预期的效益;应收款项可以正常收回,应付款项需要正常支付;
h、假设没有其他不可预测和不可抗力因素对操作产生重大影响。
本评估假设与之前的评估假设一致。
B、评估2021年的重要参数如下:
■
其中,以税前折现率为折现率,计算公式如下:
税前折现率=WACC/(1-T)
WACC是指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息负债比例加权平均计算企业股东预期回报率和付息债权人预期回报率的预期回报率。计算公式为:
WACC=Rd×(1-T)×D/(D+E)+Re×E/(D+E)
其中:Re:股权资本成本;Rd:付息债务资本成本;E:股权的市场价值;D:付息债务的市场价值;T:企业所得税税率
本次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确定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Re=Rf+β×MRP+Rc
其中:Re:股权资本成本;Rf:无风险利率;β:权益的系统性风险系数;MRP:市场风险溢价;Rc:企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
(3)2022年商誉减值测试过程:
正如前面提到的,2022年江苏苏滨基本没有业务,公司判断其不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预计未来子公司将被取消。因此,剩余商誉账面价值在合并报表层面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4)2020-2021年评估参数比较
2020-2021年江苏苏滨评价的重要参数如下:
■
从上表可以看出,2020-2021年,商誉减值测试相关评估参数的主要区别是预测期营业收入增长率和预测期利润率:2020年,江苏苏滨预测期营业收入增长率为9.22-5.00%,预测期利润率为6.43-6.82%,发展前景良好,主要是江苏苏滨作为生产型公司,根据历史业务数据和未来订单进行预测,与公司今年的整体业务情况一致。2021年,受当地政府强制退出的突发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公司失去了自己的生产能力,但仍以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形式开展业务,转型为销售公司,导致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率下降。2021年,受当地政府强制退出的突发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公司失去了自身的生产能力,但仍以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外包加工模式转型为销售公司,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率整体下降。在此基础上,公司基于谨慎原则重新预测了未来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和利润率,预测数据较2020年大幅下降。因此,江苏苏滨2020-2021年评估所依据的重要参数的差异主要是由实际经营状况的变化引起的,具有合理性。
综上所述,公司以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商誉减值测试评估报告为基础,对各资产组经审计后净资产中的非经营性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综合判断商誉减值。在制定关键假设时,公司管理层考虑:(1)将预测期收入增长率与公司历史收入增长率和行业历史数据进行比较;(2)将预测毛利率与以往业绩进行比较,并考虑市场趋势;(3)计算折现率时结合综合因素。结合上述商誉减值计算、计算过程中关键参数的选择以及对各资产组基本情况的分析,公司对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合理、谨慎,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5、关于费用。年报显示,贵公司报告期内销售费用为1.06亿元,同比增长18.39%;管理费用6.27亿,同比增长17.48%;财务费用为0.48亿,同比下降67.11%。请说明费用同比变化的原因和变化是否与公司报告期内的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
公司回复:
对比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和三项期间费用的变化如下:
单位:元
■
如上表所示,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和业务扩张良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79%,其中锂电池材料行业增长最大,为70.41%。随着销售规模的增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司的日常运营成本也相应增加,但在此期间,成本具有相对刚性的属性,与营业收入相比增长幅度较小。因此,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8.39%和17.48%,总体合理。2022年财务费用同比下降,主要是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收益增加。详见上述第二个问题关于“公司财务费用下降的原因”的说明。以下主要分析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细节变化。
2、销售费用的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明细金额如下:
单位:元
■
如上表所示,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8.39%,其中佣金、市场开发费、员工工资变动金额相对较大,总变动金额占销售费用变动金额的90.57%。由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较多,销售佣金和销售人员工资同比增长96.54%和31.34%。同时,由于2022年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特殊时期,市场开发费用同比下降37.31%。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整体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8.39%,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3、管理费用的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2022年管理费明细金额如下:
单位:元
■
如上表所示,公司2022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7.48%,主要是因为环保费、员工工资、折旧摊销的变动金额相对较大,总变动金额占管理费用变动金额的95.99%。其中,随着收入规模的增长,为了不断改善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公司增加了环保投资。报告期内,环保费155元、329元、880.89元,同比增长56.20%;报告期内,随着业务的扩大和新项目的投产,公司相应增加了管理人员,计入管理费的员工工资为204、493、607.95元,同比增加21.72%;同时,随着新项目的投产,办公楼、基础设施等相应转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报告期内计入管理费的折旧摊销费为155、329、880.89元,同比增长18.07%。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总体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7.48%,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的变化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
6、关于成本。年度报告显示,贵公司报告期内研发费用1.74亿元,同比增长37.71%,研发人员607人,同比增长1.85%。请结合研发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明研发费用与研发人员增长趋势不一致的原因。请年度审计会计核对上述事项并发表意见,并说明研发项目真实性的审计程序、获得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充分。
(一)公司回复
2022年,公司R&D费用主要构成及变动,R&D人员数量及薪酬计入及变动如下:
单位:万元
■
从上表可以看出,2022年,公司R&D费用较去年增加了470.57万元,增加了37.71%。增加的原因是今年锂电池行业和植保行业的繁荣。为了保持竞争力,公司积极拓展新产品和新技术,增加了R&D材料和人员的整体投入,导致R&D费用大幅增加。其中,2022年,R&D相关直接材料投资增加3.876.52万元,是R&D主要成本增加来源,增加金额占81.26%;2022年,公司R&D人员607人,同比增长1.85%,其中继续参与R&D工作的人数为502人,薪酬计入R&D费用,同比增长22.44%,R&D费用中职工薪酬金额为5。与去年相比,480.09万元增长25.81%,两者变化趋势一致。(2)其他偶尔和临时参与研发的辅助人员数量为105人,同比减少43.55%。这些研发人员的薪酬评估指标主要是非研发任务,因此从谨慎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薪酬不包括在研发费用中。(2)其他偶尔和临时参与研发的辅助人员数量为105人,同比减少43.55%。这些研发人员的薪酬评估指标主要是非研发任务,因此从谨慎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薪酬不包括在研发费用中。因此,公司薪酬计入研发费用的研发人员数量的变化与研发费用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二)会计工作
1、核查程序
我们执行的审计程序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变更的合理性:
(1)了解与研发成本确认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评估这些控制的设计,确定是否实施,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2)实施分析程序,分析研发费用的构成和变化的合理性;
(3)获取和检查研发项目细节、研发数据、项目审批、研发结论报告、研发成果等数据,了解研发项目预算、实施、持续时间、投资金额和组成、实施人员和作用,核实研发项目的真实性;
(4)检查研发项目材料收集、劳动工资等费用的原始凭证及相关审批流程,检查研发费用的真实性;
(5)获取R&D人员名单和工资明细表,分析R&D人员工资变动的合理性,检查R&D人员分类的合理性和员工工资计提的准确性;
(6)获取研发相关固定资产卡及折旧明细表,审核折旧计提是否正确;
(7)获取并检查与外包研发费用相关的外包研发合同、外包研发进度、发票、银行支付水单等原始凭证,检查外包研发费用的真实性。
2、核查结论
通过上述审计程序,我们没有发现公司研发费用存在重大错误;同时,我们认为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的变化趋势与参与研发的主要人员数量相匹配。
特此公告。
浙江永泰科技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2023年6月13日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