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降低的债券收益率,不足以唤起投资者对投资的渴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找理财替代品。“固收+”产品成为理财净值化转型背景下居民财富管理的一个良好补充。在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下,“固收+”产品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呈现增长的态势。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如何选择产品,是在较低风险下追求稳健收益的关键问题。
今年仍是“固收+”的主场
年初以来,受宏观环境影响,可投资品种稀缺,由此引发 “固收+”产品发行规模不断增长。在流动性保持合理宽裕与信用债净融资额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作为填补可投资资产空白的产品,今年上半年,“固收+”产品规模不断增加,新发规模为511亿元。公募基金也在供给端不断发力,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
合理的资产配置是获取收益的关键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说:“从长远看,90%的投资收益都来自成功的资产配置。”总体来说,“固收+”产品具有攻守兼备的特性,“守”在于有债券资产作为底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攻”在于根据股市行情,配置权益资产争取增厚收益,具有相对的进攻性。回顾历史,国内股债市场收益在多数年份都是负相关,合理的股债搭配能够提升稳健类产品的收益;而在股债同涨的年份,“固收+”的弹性增大。
从具体的资产配置看,截至一季度末,“固收+”产品着眼于底仓的稳定性与含权仓位的弹性,分别在股票、可转债、利率债以及信用债层面进行配置。对于股票类资产的配置,“固收+”产品通过行业分散增加收益,降低风险,配置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计算机、电力设备、电子以及医药生物。
既要注重收益也要关注回撤
从底层逻辑出发,“固收+”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三点:一是股票仓位高低;二是可转债配置比重;三是股票持仓风格。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类“固收+”产品:第一类是工具类产品,含权仓位较高,但由于偏被动的管理,风险收益特征并不显著;第二类是绝对收益类产品,主要配置价值白马股、信用债、可转债,这类产品或是未来稳健型“固收+”的主流。
选择“固收+”产品要关注长期收益与回撤。“固收+”不是简单的资产配置,还要具备精细化的风险控制能力。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等,是选择“固收+”产品时较好的观察指标。(CIS)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