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洁
6月28日,《证券日报》新闻记者从事内获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室最近向各个地方银监局、金融机构、商业保险、理财公司等组织颁布了《关于加强第三方合作中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
“最近,很多银行保险公司的外包服务提供商产生几起安全性风险事故,对银行保险公司的互联网和网络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造成一定影响,显现出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在业务外包管理方法中存在突显风险性难题。”《通知》表明。
在公司微信公共号层面,《通知》提及二项关键风险与难题。一是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对数字生态情景合作情况底数不清,欠缺协调管理。进行数字生态协作时,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外包风险主管机构、科技与数据库管理单位未参加,欠缺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等体制,存有突显风险和隐患。二是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对沟通中数据安全风险与责任鉴别区划不清楚。
对于以上问题,《通知》确立,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要进一步开展一次自纠自查,摸透数字生态情景协作里的网络与数据安全风险实数,进行清查整顿。在合作协议书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规定,对存有违规操作或违背合同约定的,要追责相关业务外包合作企业的职责,在问题整改进行前,不可以扩张协作范畴具体内容。与此同时,要把数字生态协作列入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外包风险管辖范围,加强统筹管理方法,科技与数据库管理单位要加强业务外包签约合作网络与数据安全保护,提升风险评价人物事件处理。
《通知》规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应当按照管控单位隶属,于7月10日前,将风险性自纠自查和整改落实情况、微信企业版协作登记表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或银监局(大队)汇报。银监局审核后,于7月20日前申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在技术业务外包层面,《通知》列出了多种风险事故。比如,2023年2月份,某互联网域名地区代理因擅自变动出错,造成某行互联网域名解析失败,在业务高峰时段危害金融投资达68min。2022年8月份,4家省联社代管在某个服务提供商的网银系统可能存在越权访问系统漏洞,被犯罪分子攻克,很多客户资料和账号信息被盗取。
《通知》提及,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在供应链安全管理方面履职不到位,对业务外包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业务外包商安全管理工作与技术防治水平匮乏。
对于此事,《通知》确立,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应加强“服务外包产业、责任不业务外包”的主体性意识,进一步担负数据信息安全监管责任,协调管理高新科技风险性,夯实业务外包商安全管理,提高整体防治水准。
《通知》规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要加强风险评价和财务尽职调查,增加监管力度违反规定责任追究,提升对外开放包服务提供商的监督检查和实地检查,协作完成后务必退出有关系统软件并删除数据;加强合同的网络与网络信息安全规定条文,工程验收时严格遵守安全隐患查验,对产生安全生产工作事件要按照合同约定予以处罚。
《通知》也提到,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对外开放提供数据应按照“业务流程必不可少、最少管理权限”标准开展,系统软件和信息应优先选择在机构保险公司本地化部署。提升边界防护和传送维护,建立和业务外包厂家的防护网络防火墙,未通过即时通信、百度云盘、互联网技术电子邮箱忍不安全性方式传送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30日,原银监会下发的《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确定了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即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应建立和本组织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信息技术外包管理管理体系,将信息技术外包风险列入全方位风险管理系统,有效管理因为业务外包而引起的风险性。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以上有关机构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采用工程措施和其它相应措施,保证其收集到的个人信息保护,对自己所收集到的客户信息绝对保密,并不断完善客户隐私保护规章制度。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