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公募量化产品规模仅为2500亿元左右,占整个行业的不到1%
◎记者 王彭 陆海晴
自2004年首款公开发行量化产品成立以来,国内公开发行量化基金已经走过了近20年。回顾过去,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主动股权基金和指数基金大幅扩张。相比之下,公开发行量化的发展道路相对黯淡。据统计,目前公开发行量化产品规模仅为2500亿元左右,占整个行业的不到1%。
在许多机构看来,投资者对公开发行定量产品缺乏了解,公开发行定量可用的标准化金融衍生品工具有限,已成为制约公开发行定量产品发展和增长的两个主要原因。此外,定量投资的基金经理很难长期保持规模和业绩的双重收获,这也导致一旦定量产品的业绩下降,规模就会同步缩小。
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公开发行基金仍在积极探索定量领域。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开发行基金应坚持自身特点,结合行业和股票领域的深入研究优势,结合定量投资的高效、全面、客观特点,建立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公募量化发展受到多重限制
虽然公开发行量化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总体规模的增长一直相对缓慢。谈到目前公开发行量化基金面临的困难,许多机构认为:一方面,投资者对公开发行量化产品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与偏向于高频策略的私募股权量化竞争,公开发行量化存在自然的缺点。
在上海某公募基金量化投资负责人看来,公募基金的主要客户是普通投资者,大部分不是专业投资者。对冲基金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因为其策略复杂、不透明、流动性低、杠杆潜力高。长期多头产品策略简单,透明度高,流动性好,投资门槛低,是更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包容性金融产品。
汇安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刘预才告诉记者:“与私募定量相比,公募定量产品可使用的标准化金融衍生工具较少,基本无法参与场外交易(如收益交换、雪球/香草期权、定制期权等)。同时,风险控制和价格发现的手段也相对有限。”。
同时,在2500亿元的公开发行量化基金中,“城市变革之王旗”是正常的,很少有量化产品的基金经理能够长期实现业绩和规模的双重收获。业内人士认为,优秀定量基金规模的急剧增长往往依赖于机构基金的大力推广。一旦产品性能减弱,规模就会迅速下降。
以2016年业绩突出的明星量化产品为例,该基金年收益率为10.24%,同类基金平均亏损超过12%。仅仅一年时间,该基金的规模就从26亿元飙升至109亿元。但量化产品采用的小市值因素随后失效,随着业绩下滑,基金规模也同时缩水。截至今年3月底,该基金最新规模不足7亿元。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如何保证战略长期有效,实现稳定的超额回报?这已成为公募量化基金面临的难题。盈米基金研究所表示,鉴于因素故障越来越快,模型迭代方法前沿的量化基金将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多的阿尔法收入。同时,定性研究覆盖面较小的小盘股具有不易被积极研究发现的信息优势,定量模型在信息覆盖方面比传统研究方法具有更多优势。
积极探索差异化投资策略
博道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杨孟认为,只有保持不断升级迭代的能力,量化系统才能具有长期的活力。”今年年初,我们升级迭代了系统,修复了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动态因素,希望主要因素的波动越来越低。没有‘躺着赢’的策略,我们必须及时响应新的市场形势。”
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尝试更频繁的周甚至日间战略,这大大缓解了战略拥挤。展望未来,新战略和新技术是解决公开发行量化战略拥挤的重要手段。
中欧基金表示,公司深入培育基本面量化战略,采用基本面逻辑驱动和数据授权的投资模式,通过基于各行业基本面逻辑的单独建模,不断检验逻辑,优化模型,追求比市场更快地发现行业发展拐点和投资机会。
博道基金的产品线布局侧重于两种产品,一种是适度容忍波动,追求长期竞争性回报的产品,主要是股权产品;另一种是风险相对可控的产品,如债券基金、“固定收益+”产品。
路在何方?
公募量化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公开发行量化在战略多样性和产品布局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事实上,主观和定量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近年来,主观产品也在从定量战略的投资理念中学习。”西部利得基金经理陈元华说。
杨孟认为,从投资股权产品的角度来看,公共基金的长期收入实际上是贝塔加阿尔法。其中,贝塔共同拥有所有股权基金,只要持有周期延长,贝塔收入指数相对确定。在阿尔法部分,如果延长时间,主动股权产品的平均超额收入大致相当于量化产品的超额收入。
就后续发展方向而言,刘预才认为:首先,公募基金需要布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细分风格或领域,充分利用定量手段提供稳定波动特征(不漂移)的工具产品,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透明需求。其次,充分发挥公开发行量化在指数增强领域的优势,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细分指数增强产品。随着市场和投资者的不断成熟,指数的价格中心将逐步上涨,当指数增强产品的价值越来越明显。最后,鉴于公开发行基金整体业绩波动较大,在充分控制下行风险的同时,公开发行量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定量手段更有效、更精细地控制波动,创造具有绝对回报性质的产品。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