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个别媒体反映的四川金盆地酒业在“种酒”过程中是否对旅游消费者存在欺骗行为,我们的记者走进了四川金盆地酒文化博览园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探访,为大家揭秘“种酒”内幕。
首先,我们的记者以游客身份跟随旅游团聆听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金盆地酒业扎根于崇州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大地上,从清代1886年的“姚林烧坊”老窖池到如今的金盆地集团,历经130多年风雨洗礼和岁月变迁,堪称是地道的“活文物”。如今被列入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文化名录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了解,金盆地酒业作为中国第二大原酒生产基地,旗下产业除了白酒外,还涉及房产、影视、医疗、教育、娱乐餐饮、旅游开发等,是一家多元化集团企业,金盆地酒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打造千亿产业链,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上市企业。
作为国家3A级文化旅游景区,金盆地酒业传承百年大国风范和情怀,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机制,以高品质的服务理念,给无数游客传播大国浓香及药香型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闻着悠远绵长的酒香我们跟随游客的脚步来到了占地面积600多亩的酿酒小镇,据了解,酿酒小镇作为成都市酒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包括酿酒、包装、制曲车间以及种酒公园和万吨级储酒区等十多个景点专为游客提供免费参观、品尝酒、体验种酒等各项服务。
酒行业有句老话,“千年窖池,万年槽,酒好全凭窖泥老”。金盆地拥有四千多口老窖池,称之为百年活文物。据说金盆地最具特色的景点莫过于种酒公园,所谓“种酒”种的是希望和情怀,刻有顾客姓名和年月日的每一坛酒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连日来,通过几天的暗访观察,记者并未发现像有些媒体所说的话术诱惑以及强制消费等现象。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要客观实际地报道,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要亲自到群众中去实地考察,而不是道听途说和断章取义乱扣帽子,伤了人民百姓对酒企文化的热爱和情感。
种酒是一种新奇的文化符号,源于生活实践,源于人民群众,是老百姓对酿酒文化、藏酒过程的认知和实践,是一种情怀,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种酒与否,完全取决于消费者个人意愿。
话说没有调查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正如某些媒体和专家实际上都没有亲自去金盆地酒业实地考察而在网络上泛泛而谈自己的见解一样。比如当年秸秆焚烧说是污染环境,转基因食品说是好东西一个道理。
据导游介绍,每年都有企业、学校、单位都组织人来种酒,成都市玉林中学更是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金盆地酒厂参观学习,种下希望之酒,等孩子们毕业10年后再开启他们亲自种下的美酒,再续校友情。
据了解,金盆地使用的是57度原浆浓香型白酒,在下地储藏之前,已经在大型储酒罐存放了三年以上,其品质有保证。在中国的白酒领域,川酒占了三分之一,国内有超过上千家酒类企业所用的原酒大部分由金盆地酒业供应,足见该企业在业内的知名度。
生产车间上有几个大字“酿真酒、做真人”,要真真切切酿酒,实实在在做人,作为媒体人,我们肩负大国传播者的使命和担当,同样也是需要做真人,讲真话,为人民服务。
显然,金盆地酒业不光体现在传承白酒文化方面,在带动本地文旅、农旅、商旅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中不断探索,应用科技力量突破和革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磅礴的力量,金盆地酒业不仅给当地增加了就业劳动力,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
我们将会持续关注该企业未来的发展,希望在国家新形势下,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创新之路。也希望金盆地酒业在以后的快速转变和升级发展中,能够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当地人民谋福祉,带动当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张琳琳 甘丽霞)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