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认购理财产品公告。
而就在前一日,贝壳(2423.HK)、康弘药业(002773 .SZ)、移为通信(300590.SZ)、柏星龙(833075 .BJ)、三维化学(002469.SZ)、威星智能(002849.SZ)和西点药业(301130.SZ)均宣布购入理财产品。而贝壳和康弘药业均斥资20亿元投资理财。
然而,多家上市公司集中宣布认购理财产品,并不意味着理财市场回暖。就2023年来看,上市公司认购理财的规模处于下滑趋势。W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1085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合计规模高达7878.4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参与投资理财的上市公司数量减少14%,投资规模下滑23.45%。以此来看,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热情锐减。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告诉财联社编辑:“今年6月末,全部A股(非金融)资产负债率为58.73%,较去年同期下降0.74个百分点。今年上市公司配置理财金额的整体下滑,应该是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后,新增融资需求疲弱,导致因融资带来的可投资资金规模下滑。”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投资理财需要考虑上市公司投资项目、市场需求前景,公司闲置资金,理财产品收益,本金安全及流动性需求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财联社编辑表示,上市公司理财产品认购规模下降,可能与近年来市场波动,导致部分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有所下降;在消费和内需稳步复苏的背景下,上市企业增加投资意愿增强;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及收益率吸引力不够。
结构性存款比例持续攀升
上市公司投资理财总体规模下行,但结构性存款依旧是上市公司的心头好。
财联社编辑梳理Wind数据发现,资金投向结构性存款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3.39%升至67.82%;投向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1.93%下降至7.04%;投向存款产品的比例由 7.81%下降至6.81%。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认购证券公司理财的金额从548.14亿元逆势上升至649.88亿元,占比也由5.33%上升至8.25%,跃升至第二。
结构性存款由基本存款和衍生品的期权两部分组成。易观分析指出,从本质来看,结构性存款仍然为存款产品;而从挂钩的“结构”来看,其能够嵌入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可以挂钩利率价格、汇率价格、商品价格、指数波动以及实体信用等,使得存款人在担负风险的同时获得一定程度的收益。
在薛洪言看来,对比银行理财和券商理财产品结构,券商理财的含权量可能更高。目前市场处于底部,上市公司配置权益理财的兴趣增加。
除资金投向有所调整,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投资周期青睐流动性强的项目。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2023年82.18%的项目投资周期在1年以内,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7.13%有所提升。而投资周期在100日以内,也就是三个月期的理财项目受青睐程度大幅提升,由去年的49.43%上升至63.25%。
多家上市公司看中保本、低风险
财联社编辑留意到,多家上市公司在理财公告内都强调了理财产品的“低风险”特质。
以贝壳举例,公司于9月13日斥资20亿元购入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金丰利臻享C031期,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产品风险水平为“较低风险”。而这已经是贝壳连续第三个月购入光大产品。贝壳分别于7月6日和8月22日,依次购入“2023年挂钩汇率对公结构性存款定制第七期产品133”、“2023年挂钩汇率对公结构性存款定制第八期产品376”,金额为8亿元和11亿元。
而上述三款产品的共性很一致,属于低风险或较低风险产品。在产品期限以及投资回报类型上存在差异。对公结构性存款产品属于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期限为92天,而光大理财发行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期限为362日。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进行现金管理时,自有资金将选择流动性好、安全性高并期限不超过 12个月的投资产品,募集资金将选择流动性好、安全性高、有保本约定的并期限不超过 12个月的投资产品。”移为通信称,公司将实时分析和跟踪产品的净值变动情况,如评估发现存在可能影响公司资金安全的风险因素,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康弘药业亦在公告中表示,购买原则为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由商业银行发行并提供保本承诺的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包括结构性存款)。
贝壳也在公告里强调低风险和流动性特性。公司董事会表示,合理高效动用暂时闲置资金将提高公司的资本收益,与本公司确保资本安全及流动性并满足本集团日常营运资本需求的核心目标一致。与认购光大产品有关的风险属低至较低水平的范围,而与不同发行人的报价进行比较后,本公司投资光大产品可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
(来源金融界)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