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下午,第三届京港澳能源与环境青年科学家交流活动在首都北京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京港澳能源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青年学者以及各界朋友齐聚一堂,共同围绕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支持,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共同主办。
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院长吕坚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陈清泉
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院长吕坚,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陈清泉分别为活动致辞。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院长吕坚呼吁三地青年科研力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新能源材料创制、碳足迹智能监测、近零排放技术等方向联合攻关。
陈清泉院士致辞中强调,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交流为契机,深化思维碰撞与深度合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香港城市大学)与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在京签署《京港能源与环境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响应国家 “双碳” 战略,依托香港国际科研平台与京津冀产业转化优势,共同推动能源与环境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院长吕坚,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秘书长冯丽萍代表双方签约,为后续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术报告环节,来自不同机构的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分享。香港大学房地产和建筑系教授张晓玲以“系统工程思维驱动可持续发展变革:如何实现净零技术转型?”为题,深入剖析了净零技术转型的关键路径与挑战。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刘毓鑫介绍了“高效能源转化与电力推进的无线电机系统”,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清华大学大气污染与控制教研所所长鲁玺则聚焦“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深刻见解。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黄润东分享了“机器人执行器的电机系统”相关研究;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专家顾问王永亮探讨了“碳路氢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兴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荣国光介绍了“纳米多孔硅及其前沿应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肖九三阐述了“低能耗环保型典型金属提取新技术开发实践”。一系列报告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引发了在场听众的浓厚兴趣。
同期举办的 “传承・创新・共赢 —— 激发青年力量” 院士专家青年学者交流会上,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秘书长冯丽萍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韩布兴院士、中国工程院张来斌院士等四位院士与青年科技工作者围绕能源前沿技术、科研路径规划、产学研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青年学者聚焦科研选题、跨学科合作等实际问题踊跃提问,院士们结合自身经验分享战略视野与技术洞察,形成 “老将领航、新星闪耀” 的双向互动格局。学会表示将持续搭建长效交流平台,助力青年人才成长与创新成果转化,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代际协同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