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近日,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布公告,宣布启动新一轮睡眠账户清理工作。此举旨在集中清理长期未使用的个人银行账户,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据报道,防范电信网络欺诈风险也是清理行动的重要驱动因素。长期不活跃的账户可能成为非法资金的流动渠道。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人均银行卡数量也在增加,许多人以多张银行卡的名义持有。除了日常使用的两三张,很多都没有使用,这些账户逐渐被遗忘为“睡眠账户(卡)”。与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一样,银行卡号码属于重要的个人信息。如果存储不当,很容易有信息泄露的风险,他们也可能成为电信欺诈的对象。
目前,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犯罪形势严峻,这些犯罪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账户环节。随着银行开户审计的加强,犯罪分子在银行开户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他们会关注“睡眠账户”。一旦被罪犯使用,这些账户可能会成为转移非法资金的工具,持卡人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电信欺诈案件,间接参与非法犯罪。
长期不使用的“睡眠”银行卡不仅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账户费用,还可能埋下买卖银行卡账户和电信诈骗的隐患。这些“睡眠账户”的主要风险是容易被非法使用,成为电信欺诈等非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使用,即犯罪分子通过“卡”从事银行卡非法交易;另一种是被动使用,即个人用户闲置或丢失的银行卡被犯罪分子盯上。
随着打击金融犯罪的重点逐渐从事后处罚转移到监控,各种风险防范流程、银行账户、支付环节逐渐成为监管的重点。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了银行“沉睡账户”提醒专项工作。自2023年10月起,这项工作持续了一年,各银行机构应提醒并通知“睡眠账户”持有人。这意味着你的“睡眠账户”即将被取消。
目前,在国内监管机构的要求下,各大商业银行正在实施“断卡”和“清理”。银行清理“睡眠账户”等异常账户是积极响应“断卡行动”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提高机构自身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合规性,防范风险。就个人用户而言,有两种意识:一种是账户库存意识,定期梳理个人账户和资产状况,养成良好的会计习惯;另一种是风险管理意识,增加密码设置、账户登录管理等保护措施,及时取消冗余账户,降低犯罪分子使用的风险。相信通过多管齐下,利用“睡眠账户”进行金融诈骗的土壤最终会被根除。
本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