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间,中基协公布今年二季度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数据。
在今年二季度中,股债市场再现“跷跷板效应”:股市表现低迷,股票ETF受到资金的逆势追捧,券商渠道的权益类基金保有量规模多数出现了明显抬升;与此同时,股市表现不佳的市场中,债基、固收类产品更受投资者青睐,银行、第三方的非货保有规模出现了明显增长。
总体来看,二季末基金代销机构保有量百强榜中,非货规模继续增长超2500亿元,不仅展现了资金向领先平台进一步集中。
多家券商权益保有规模逆势增长
主因:股票ETF“越跌越买”
在今年二季度的市场中,由于A股市场震荡收跌,沪深300指数区间跌幅超5%,主流基金销售机构的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也同期出现下降。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招商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量5924亿元,环比一季末减少415亿元,规模跌幅逾6%,目前仍位居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首位。
同期,蚂蚁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也缩水313亿元,保有规模达到5545亿元,仍位居第二名。另外,天天基金、工商银行保有规模都超过4000亿元,但同期权益类基金缩水也超200亿元,规模萎缩幅度在4%-7%之间。
另外,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的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萎缩也超过百亿体量,都在二季度的低迷市场中,权益类保有量规模出现缩水。
值得关注的是,在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前十强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同期逆势出现增长,权益类保有规模在二季度分别增长63亿元、15亿元,与前8名“随行就市”规模缩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在权益类基金保有量前100强中,平安证券、东方财富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券商保有规模逆势增长,在二季度权益基金规模增长榜单中位居前列,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一位券商资深人士对此表示,今年二季度券商渠道的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长,主要有赖于股票ETF“越跌越买”,规模实现了逆势增长,而券商是保有场内ETF产品的重要渠道,银行、第三方渠道主要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和场外指数基金,场内ETF规模的增长,主要增量也体现在了券商权益保有量中。
债基、固收类产品销售不俗
银行、第三方非货保有规模增长明显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虽然在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上,银行和第三方不及券商,并出现了规模的萎缩,但在非货保有规模上,这两类机构的表现却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蚂蚁基金非货保有规模为12667亿元,仍位居行业首位,环比一季度末新增211亿元。招商银行同期也有98亿元的增量,最新非货保有规模达到8044亿元。
从保有量百强榜看,北京汇成基金销售有限公司非货规模增长最多,二季度规模激增363亿元,达到1726亿元,规模增幅达到26.63%。另外,兴业银行、基煜基金、平安银行等多家机构,非货规模增长也超过了300亿,规模增量位居行业前列。
在二季度的非货保有规模增长榜单中,也频频出现银行、第三方的身影。
比如蚂蚁基金新增211亿元,京东肯特瑞、腾安基金等都有百亿体量的增长;银行渠道中,兴业银行非货保有规模新增339亿元,位居银行业首位,平安银行、上海银行也分别有300亿元、200亿元的增量。同期,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有153亿元的非货保有规模增长,在保险渠道中位居首位。
据上述券商资深人士分析,第三方渠道在二季度增速亮眼,蚂蚁、基煜、汇成在非货保有增长上均超过200亿,但股混保有出现净减少,说明二季度的债基销售不俗。同样,银行渠道的股混保有规模普遍下降,但非货总量保有却多有提升,说明了二季度银行代销机构的产品销售多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特别是在LPR下行的大背景下,债券类的公募基金产品在居民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占比提升。
而在券商方面,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的“券商保有一哥”争夺战仍然胶着。
截至二季度末,华泰证券股混公募保有规模1297亿元,与中信证券差距75亿元,而在一季度差距为27亿元,二季度差距进一步拉大;非货公募保有规模方面,华泰证券为1517亿元,与中信差距191亿元,比一季度142亿元的差距也在拉大。
(来源金融界)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