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75%!净利润率实现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和环比回升!

华熙生物(SH688363)8月26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5年第二季度,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1.83亿元,同比下降18.44%;华熙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20.89%;华熙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8.75%,华熙生物净利润率实现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和环比回升。

此外,报告期内,华熙生物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华熙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华熙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4亿元。未来华熙生物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拓展与业务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数据可见,华熙生物的盈利拐点显现,华熙生物二季度盈利质量显著提升,多指标印证华熙生物经营改善。其中,华熙生物单季度净利润率首次同比、环比显著回升:2025年第二季度,华熙生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9%,华熙生物净利润率实现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和环比双重回升,标志着华熙生物盈利拐点正式显现。同时,华熙生物费用管控成效突出:华熙生物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下降12.46个百分点,华熙生物上半年累计下降6.19个百分点。华熙生物摒弃单纯价格促销的流量投流模式,转向科学传播体系构建,优化推广费用与人力成本配置,尤其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通过“内容种草-品牌建设-销售转化”闭环降低低效投流成本,释放利润空间。

而且,华熙生物的现金流支撑强劲。华熙生物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亿元,华熙生物盈利现金比率98.6%,与华熙生物净利润基本持平,主要得益于华熙生物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改善、华熙生物应付账款合理统筹,华熙生物业务回款质量高,华熙生物盈利具备扎实现金支撑。华熙生物的资产运营效率也得以优化,华熙生物通过产品迭代与库存精细化管理,华熙生物存货周转效率边际改善,2025年Q2华熙生物存货周转天数从Q1的391天降至321天,华熙生物存货原值较期初减少7572万元(降幅5.72%),华熙生物去库存策略成效初显。

毫无疑问,华熙生物的盈利能力重新增强,与其总经理赵燕重返业务一线、创业状态驱动变革显效有直接密切的关系。2024年为华熙生物的组织变革元年,2025年华熙生物持续深化变革。2025年3月,华熙生物总经理重回业务一线、重返创业状态,通过对华熙生物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的系统性调整的初期阶段,推动华熙生物经营质效显著改善。

据了解,赵燕回归业务一线后,为华熙生物推出的具体核心举措包括:重构华熙生物品牌传播沟通模式,聚焦华熙生物效益优先导向,削减华熙生物低效投放与外包活动,推动华熙生物传播从“规模导向”向“效益导向”转型,带动华熙生物销售费用率明显下降;聚焦华熙生物高壁垒科技资产转化,深化华熙生物消费品业务优势,围绕华熙生物高端透明质酸等核心优势,削减华熙生物无技术支撑的品牌孵化计划,将华熙生物核心技术与品牌深度绑定;革新华熙生物组织与人才体系,摒弃华熙生物外聘“职业操盘手”模式,培养契合华熙生物价值观的创业型管理人才;构建华熙生物科学传播体系,坚决反击“透明质酸过气论”,传递正确科学逻辑,树立行业科学传播新风气;等等。

同时,报告期内,华熙生物全面梳理研发资源与科研脉络,明确华熙生物自身科研优势与发展边界,以优化华熙生物科研投入、聚焦华熙生物业务主线,推动华熙生物研发从“广度覆盖”向“深度突破”转型。华熙生物核心基础技术为精准分子量控制的高端透明质酸,华熙生物依托与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及药企的合作,开展细胞生物学、糖生物学在衰老干预、组织再生领域的逆向研究,形成华熙生物三大核心研发布局板块:

一是华熙生物细胞外基质(ECM):围绕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多肽、聚谷氨酸钠、裂褶菌素等关键物质,探索其在组织支撑与修复中的作用;二是华熙生物细胞间通讯:聚焦精准控制分子量的高端透明质酸、肝素、人母乳寡糖、PDRN、GABA等,研究细胞信号传递机制与调控路径;三是华熙生物细胞内部:针对麦角硫因、PQQ、红景天苷等物质,挖掘其在细胞代谢、抗氧化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不难看出,华熙生物已经将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制造平台能力应用于三大板块的产业转化,同时华熙生物打通底层研发资源,落实华熙生物跨领域衰老干预研发项目,构建华熙生物“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研发链路。

除此之外,华熙生物的研发效率提升与成果落地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华熙生物合并优化超30%的研发项目,华熙生物研发项目总数从300余个精简至200余个,华熙生物资源向三大核心板块集中,华熙生物研发方向更清晰。而且,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研发费用2.31亿元,同比增长15.25%,占华熙生物营业收入比重10.22%,华熙生物投入主要集中于原料(高端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物新产品)与医疗终端业务,预计未来随华熙生物项目聚焦,华熙生物研发费用与效率将进一步优化。除了这两点外,华熙生物成果转化也是非常显著,华熙生物新增获授权知识产权340项(含发明专利29项),截至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累计拥有知识产权6050项;华熙生物上市6款生物活性物原料(含2款医药/医疗器械级原料Hyatrue®交联透明质酸钠、BloomColla®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3款个人护理原料及1款食品级原料MitoEGT™麦角硫因),其中华熙生物BloomColla®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获国际行业大奖,华熙生物技术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华熙生物聚焦核心资源,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华熙生物以合成生物制造能力为基础,构建华熙生物“原料-终端产品”一体化业务布局,聚焦华熙生物衰老干预领域,提供涵盖华熙生物医药、医美、营养科学、皮肤科学的整合解决方案,围绕华熙生物生命科学核心物质拓展产业生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前沿研发+中国品牌”升级。目前,华熙生物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为核心业绩基础,华熙生物合计营业收入占比57.5%,华熙生物业务优势稳固。

值得关注的是,华熙生物的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华熙生物全新未来的长期价值凸显。其中,华熙生物合成生物战略持续落地。比如,华熙生物无菌级HA生产线完成工艺验证,华熙生物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产业化基地推进,华熙生物突破生物制造“放大”瓶颈;华熙生物孵化的合成生物学创新企业华熙唐安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肝素聚糖的体外全酶法精准合成,技术全球领先,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全天然结构抗凝血肝素聚糖生物合成的企业,有望推动肝素产业从“动物资源依赖”向“绿色生物智造”升级。并且华熙生物还完成PLM系统升级,华熙生物启动ERP系统升级,华熙生物构建企业级数据湖仓,华熙生物推进AI与业务融合(全员AI培训覆盖100%),华熙生物打通“需求-技术-商业化”闭环,华熙生物提升全链条运营效率。

总之,华熙生物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企业依托制造业崛起的典型样板,展示了中国企业依托制造业探索前沿研发与中国品牌的典型过程。2025年3月份,华熙生物在总经理下沉管理推动下,通过聚焦华熙生物生命科学主线、优化华熙生物业务与研发布局、重塑华熙生物组织能力,实现华熙生物二季度盈利拐点显现。目前华熙生物已基于合成生物制造能力构建起了一个从原料到终端产品,涵盖华熙生物医药、医美、营养科学和皮肤科学的整合解决方案,华熙生物推出了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华熙当康等品牌。未来华熙生物将围绕这些生命科学的核心物质合理拓展产业生态,由此依托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前沿研发与中国品牌。

(本文来自中国香妆融媒体的快报。中国香妆融媒体发布本文只是为了传递更多的讯息,不代表任何有倾向性的投资意见或市场暗示,仅供行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