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7月9日,由中国工业报社、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盐城市企业家协会共同主办,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江苏省东台市成功举行。
本次研讨会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重大主题,汇聚政府、产业、学术、研究等各界智慧,探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与政策协同的融合之道,深度解析数字化工厂、绿色制造等核心议题,分享标杆案例,凝聚行业共识,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实践参考与战略支持。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名誉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吴冬华,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江苏盐城市副市长、中共东台市委书记商建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曹阳,新华社江苏分社党组成员、江苏省记协副主席刘兆权,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理事长、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江斌等出席会议。李毅中、朱宏任、江斌作主旨报告。徐金宝、商建明为会议致辞。
会议设置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分享、企业与园区实践交流与圆桌对话三个环节。
会议同期,中国工业报社、盐城市企业家协会、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倡议书,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向东强公司授予“科技品牌示范基地”荣誉牌匾和证书,以及举办了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启动仪式。会议由中国工业报视频总监褚琳主持。
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现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徐金宝致辞表示,各地都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抓手,但在新一轮技术迭代与应用的跃变期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把制造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开进厂区,为政产学研用搭建了一个充分交流与探讨的平台。
徐金宝介绍,2024年3月以来,中国工业报社开展“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活动,在全国走访了近20个省市区和一大批优秀企业。各地区都已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抓手。今后,中国工业报社将始终坚持媒体定位,明确责任,始终坚定不移地当好推进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倡导者,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制造强国建设的促进者,为推动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商建明致辞时指出,当前,素有“黄海明珠”美誉的东台市正加快构建“攀高逐新”的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去年,东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12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34位,连续三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
商建明介绍,东台市产业特色鲜明,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健康“三新两特”产业迅速壮大,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东台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看家本领,奋进新型工业化,壮大新质生产力。青山不锈钢、联合无人机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科产融合”的创新生态日益活跃,功率半导体、3C 、储能等产业研究院建成投运,一批国家“小巨人”、中国独角兽在各赛道领跑,全省第三家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赋能“天空之城”。
升级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专家讲坛环节,李毅中作《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总结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
李毅中说,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赛道,当前新兴产业占GDP的13%,工业领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16%,仍需加快增长;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根基,在提供能源资源、原材料、重大装备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少行业已具备全球优势,通过改造升级焕发生机成为新动能,并支撑着新兴产业发展。
李毅中强调,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更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首先,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其次,要多维度推进自主创新。最后,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此外,还要推动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入开展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李毅中表示,要结合盐城东台市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网联”的实践经验,不同行业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他列举了建材、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的实践路径。李毅中表示,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据实而为、扎实推进。就地区讲,要因地制宜;就行业讲,要因业施策;就企业讲,要因企而异。
朱宏任在作《以数智化全面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主旨报告时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与成绩,制造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基础与支撑。他强调,面对新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应加快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这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人工智能作为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正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态。”朱宏任表示,企业应紧抓机遇,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场景应用牵引技术落地,实现智能产品与创新生态的协同发展。
江斌在《中国电缆工业的发展转型》主题报告中,围绕电缆工业的行业地位、发展历程、成就与挑战以及未来转型升级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介绍,电缆工业是制造业中最大或产品使用范围最广的基础性配套产业,电缆技术是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电缆制造国与消费国,部分高端产品领跑全球,拥有40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上市企业70余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70万。
但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市场动能与投资强度减弱,市场竞争加剧等,江斌认为,中国线缆产业正处于从“大”到“强”的关键转型期,高端化跃升、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必将是电线电缆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途径。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转型创出新高度
在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分享环节,江苏省东台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丽珺围绕《向绿而行 向智转型 向新发力》主题分享了东台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践。她介绍,近年来,东台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首位战略,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21家,其中,销售额达百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3家。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68位,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县市苏北第一。
陈丽珺表示,东台市深耕绿色低碳赛道,锻造绿色制造“新标杆”,紧扣“能源低碳化、资源高效化、产品绿色化”,加速壮大绿色生产力。建成国家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20家。同时,东台市重抓“智改数转网联”,激发数实融合“动力源”。在役工业机器人联网上云超3200台。此外,东台市突出企业协同创新,点燃产业创新“强引擎”。实施发明专利“繁星工程”、专精特新“强基计划”、国家高企“倍增行动”。“三新两特”主导产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比重 86%,对于未来产业,东台市还前瞻性布局了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储能、低空经济。
河北省宁晋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闫晓松作《“共享”助力产业升级 创新赋能千亿集群》主题报告时介绍,近年来,宁晋县创新举措,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行“共享”建设。全县培育形成电线电缆(中低压)、主粮健康食品、高端婴幼儿服饰、光伏新能源、智能农机装备和精细化工等六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宁晋县积极申报创建“宁晋线缆”区域公用品牌,以“数字化驱动产业升级”为核心,搭建全产业链条智能共享平台 。目前拥有电线电缆及配套企业2393家,其中规上企业351家(占全部494家规上企业的71%)。2024年,中低压及新能源电线电缆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湖南省隆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艳围绕《“三化”驱动促转型 传统产业焕新颜》分享了隆回县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实践。她表示,隆回以“农业工业化、工业智能化、园区绿色化”三化驱动,推动“老产业”长出“新筋骨”。全县形成了中药材、轻工智能制造、文旅康养三大产业链。全县金银花产量占全国50%以上,以“标准化+数字化+良种化”推动农产品向工业品转变,推进农业工业化,实施道地药材的科技变奏,跻身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以“新”破局, 以“链”聚力
在企业与园区实践交流环节,盐城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党委书记,东强公司党委第一书记、总工程师、联席董事长王子纯作《在转型升级中锻造核心竞争力》主题报告时回顾了东强公司的八个发展阶段,他表示,东强公司从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再到国有控股企业的三大转变,夯实了百亿东强、百年东强基础。
“近年来,我们重抓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锻造核心竞争力。2024年,东强公司获江苏省五星上云企业、通过绿色供应链(五星级)认证,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秉持‘绿色化就是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向绿而立,向新而行,向好而进:在绿色产品、绿色工艺、绿色物流、绿色环保等方面不断下功夫,2022年获得江苏省绿色工厂。”王子纯介绍,今年1-6月份,东强公司实现开票销售同比增长63% ,持续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他认为,“数业时代”(数业时代是继农业、工业时代之后的全新经济、社会和文明形态)已来临,算力、算法、数据已成为生产标配,社会呈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征。身为盐城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赋能”等行动,引导广大企业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碳路先锋”,为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
江苏亨通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强作《勇当电线电缆行业转型升级“领头雁”》主题报告时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从传统信息化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变的、持续迭代且自我颠覆的过程。目前,亨通集团作为苏州本土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全球光通信、苏州本土首个全球灯塔工厂,实现了从制造业向平台服务业转型,制造服务和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在绿色转型方面,马建强表示,亨通集团积极打造世界领先光通信及新能源企业,从绿色制造到绿电变革,从推进节能减排到数智赋能绿色发展,从产业绿色化到全球责任担当,构建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引领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江西省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朱志勇作《以“新”破局促转型 以“链”聚力强产业》主题报告时表示,龙南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以数字赋能、链式思维、存量挖掘、营商环境四大转型路径为抓手,为龙南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朱志勇介绍,在数字赋能方面,龙南将数字化转型列为 “一号工程”,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在链式思维下,龙南构建稀土、锂电闭环产业链,推动上下游协同。在存量挖掘中,龙南通过“腾笼换鸟” 盘活土地引优企。在营商环境方面,龙南通过服务优化、金融支持、人才保障夯实发展基石。
共话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法与路径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林,河北庞皓电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立伟,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雪峰,辽宁省震宇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明强,南京永达户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邓敏围绕“转型升级与新型工业化”的话题进行讨论。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周志懿主持圆桌对话。
嘉宾们指出,行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挑战,如尖端技术自主可控性不足,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本高;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低价竞标与行业秩序失衡;专业人才紧缺;价格内卷、产能过剩;品牌影响力不足。对此,嘉宾们建议,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优化产业政策,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引导资源向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会上,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报社、盐城市企业家协会、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长三角电子线缆产业联盟秘书长冯峰宣读倡议书。倡议书围绕坚持创新驱动,拥抱数智变革;践行绿色制造,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化融合赋能,拓展价值链空间;夯实人才根基,激发转型活力四方面,呼吁凝聚各方力量,共担时代使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制造强国贡献新力量。
历经40年拼搏,东强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电线电缆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些年东强公司主动顺应新技术革命浪潮,抢抓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经全面考察和专家评审,会上,东强公司获得“科技品牌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周志懿向东强公司授牌匾和证书。
最后,李毅中,朱宏任,吴冬华,徐金宝,江斌,刘兆权,新华网总裁助理、长三角中心主任、江苏公司总经理徐寿权,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林,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娓娓、王子纯共同启动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本届论坛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必将为推动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研讨会”是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召开前的系列预热活动之一。中国工业论坛是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支持,中国工业报社主办,探讨我国工业改革发展创新之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高层对话平台,是中国工业领域标志性高端年度盛会。
为充分发挥中国工业论坛在总结传播新经验、新理念、新思想、新科技、新成果,整合资源、赋能工业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组委会结合寻找“2025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活动,深入各省市区,乃至各县域、企业厂区进行一线调研,将举办系列研讨会、座谈会和调研活动。“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系研讨活动的第一站
来源转载于TOM新闻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